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然而,该条并未明确将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或者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种类纳入其中。因此,存在两种解释的可能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行政机关在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或未按规定举行听证的,应当确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因此,可以认为行政机关在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听证程序是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的特别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听证程序较为正式,费时费力,但为了保证行政相对人充分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保障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对于没收非法财物的“较大数额”并未作出进一步规定,导致法律存在漏洞。在确定“较大数额”的标准时,可以参照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没收处罚决定时应参照国务院部委的有关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规定认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则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认定。
在本案中,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对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标准,可以参照《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中对罚款数额的规定。这种类推适用罚款较大数额的标准的做法符合平等原则,因为罚款和没收非法财物都涉及对当事人财产的剥夺,严重影响其合法权益。
基金财产与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固有财产的区别,明确了基金财产的所有权权能是分离的。同时,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和没收的违法所得应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个人不得私分,以保护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刑事诉讼中的法律主体,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角色与职责。公安机关作为侦查机关,拥有立案权、侦查权和执行权等。人民检察院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拥有侦查权、批捕权、决定逮捕权、公诉权和诉讼监督权。人民法院则是审判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通过二审程
中国行政机关在处理涉及行政赔偿、补偿及自由裁量案件的调解程序及相关原则。在依据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基础上,调解应遵循自愿、合法原则,不损害国家和公共利益。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特点也对于理解这一过程有重要作用,其特点是法官在审判过程中的决策权,旨在处理案件并尊
追缴没收违法所得执行的部门为公安机关。违法所得指行为人违反法律活动所得利益,包括追缴和责令退赔。被害人的合法财产需及时返还,违禁品和犯罪所用财物应予以没收。所有没收财物和罚金需上缴国库,不得挪用。法律依据为《刑法》第六十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