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然而,该条并未明确将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暂扣许可证或者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种类纳入其中。因此,存在两种解释的可能性。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行政机关在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或未按规定举行听证的,应当确认该行政处罚决定违反法定程序。因此,可以认为行政机关在作出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听证程序是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的特别规定,旨在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听证程序较为正式,费时费力,但为了保证行政相对人充分行使陈述权和申辩权,保障行政处罚决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没收较大数额财产的行政处罚应当适用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对于没收非法财物的“较大数额”并未作出进一步规定,导致法律存在漏洞。在确定“较大数额”的标准时,可以参照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答复,中央垂直领导的行政管理部门在作出没收处罚决定时应参照国务院部委的有关较大数额罚款标准的规定认定;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则应参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认定。
在本案中,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对于没收较大数额的财产标准,可以参照《四川省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暂行规定》中对罚款数额的规定。这种类推适用罚款较大数额的标准的做法符合平等原则,因为罚款和没收非法财物都涉及对当事人财产的剥夺,严重影响其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不予处罚情形下违法所得的处理规定,包括追缴范围和程序。公安机关对不予处罚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和收缴非法财物。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没收违法所得的程序、救济方式等。包括人民法院发出公告、参与诉讼的权利、审理申请、
如何处罚使用假营运证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经营将被处罚。具体措施包括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以及移交公安机关处理。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道路运输证的补办程序,包括提出申请、补办登记、签发待
我国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证据交换的时间安排。证据交换时间通常在答辩期届满后、开庭审理前,可由当事人协商、人民法院指定或延期举证。在行政诉讼中,被告需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证据。证据交换时间的灵活性允许人民法院根据案情和证据数量组织当事人在
食品安全法的处罚标准,针对不同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进行详细阐述。对于未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等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没收违法所得和物品,并根据货值金额进行罚款。对于情节严重者,可能吊销许可证并由公安机关进行拘留。同时,对于其他违反食品安全法的行为,如违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