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融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间融资有利于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现行的利率水平远不能反映资金的价值,民间资金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民间融资是一种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由于地缘、亲缘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有利于其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并对借款人在资金使用上予以实时监督。并且融资双方能够快速地达成协议,减少了不必要的资金闲置。
2、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融资难是当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以及中国正式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使其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得到解决。
3、民间融资与正规金融融资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和金融发展极不平衡,正式金融机构出于安全性考虑而对中小企业“惜贷”,这为民间金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大量资金需求需要求助于民间金融,这成为其发展的动力。民间融资与正规融资能够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4]。
4.民间融资有利于监督管理和控制风险
民间融资的融资双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借款人可以利用地缘、亲缘等关系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监督,并对资金使用中的风险进行控制。
民间融资的确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加速了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民间融资行为也有其消极影响。
1、不规范的民间金融不利于社会安定
一方面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适用的法规支持,容易引起纠纷,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民间借贷利息一般高于商业银行信贷利率,因此,民间借贷也面临着高风险,一旦企业无力偿还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
2、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
民间融资涉及的“体制外货币”不受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这使得民间金融的风险增大。根据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调查,2005年中国未观测金融 总量约为2.9万亿元左右,民间金融约占1/3,约为1万亿元。政府政策难以对其进行约束,不利于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3、规模庞大的民间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发展造成冲击
首先,民间融资减少了商业银行储蓄的来源,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次,民间融资也减少了商业银行的资本业务。我国中小企业数目较多,总的资金需求量大,但由于其融资途径少,使其对资金的需求弹性较小。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失去了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其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再次,由于民间融资的利率一般高于商业银行制定的利率水平,可能会引发套利行为,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
四、规范发展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几点建议
(一)使民间资本“正规化”,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监管力度
逐步向民间资金开放正规金融体系,拓宽民间资金投资的渠道,使得民间资本“正规化”,接受金融法规的约束和金融监管部门的管理。可以通过国家立法,将民间借贷纳入纳入金融监管范围,为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建立管理平台。
(二)运用多种方法,对其他形式民间融资活动逐步制定规范措施
很多民间融资活动并非典型的借贷形式,如集资、融资中介等,还有大量的民间借贷是偶发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这类民间借贷进行规范。
(三)从事民间融资的主体要树立强烈的法律意识,遵守相关金融法规,自觉维护金融秩序
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融资的区别。两者在融得标的物、资金用途、担保物、资金融出主体、杠杆比例与风险控制以及产品属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融资融券可融得资金和证券,与资本市场紧密相关,风险可控程度高;而股票质押融资主要取得现金,涉及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风险监
甲、乙双方关于某一项目的风险投资合作协议。协议包括两个阶段:种子期和创立期。在种子期,甲方投入风险资金协助乙方完成产品设计开发和样机生产;创立期则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以生产、销售该产品。协议详细规定了风险资金的投入、分配、期限及合作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资产融资是指由公司拥有的资产来驱动的融资方案。当中所指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资产融资可让中小企业凭借本身的资产来满足其短期以至中长期的集资需要。资产融资能使企业能充份运用资产,亦可使资产与负债互相配合,并配合有关的流动资金需求。
即银行对一些经营状况好、信用可靠的企业,授予一定时期内一定金额的信贷额度,企业在有效期与额度范围内可以循环使用。在生产协作产品过程中,需要补充生产资金,可以寻求一家主办银行牵头,对集团公司统一提供贷款,再由集团公司对协作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当地银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