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共同犯罪是指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二人将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医生甲故意加大处方的药量,护士丙因工作不上心未发现而直接用药,造成患者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丙因过失构成医疗事故罪,二人不是共犯。
根据刑法,不构成或不作为共犯处理的九种情况如下:
共同犯罪必须是基于共同的犯罪故意而为的行为。因此,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的情况下,不属于共犯,只需根据个人的过失犯罪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对于出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由于二者主观上不存在共同的犯罪故意,所以不以共犯论处。例如,甲和乙是同一装卸公司的工人,二人在装卸货物时违反规定在车上往下扔重物,将一过路人砸成重伤,对甲和乙则应分别定过失致人伤害罪。
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二人将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例如,医生甲为杀人故意加大处方的药量,护士丙因工作不上心未发现而直接用药,造成患者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丙因过失构成医疗事故罪,二人不是共犯。
同时犯指的是没有共同实行犯罪的意思联络,而是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目标实行同一犯罪,对此应作为单独犯罪分别论处。例如,甲和乙不约而同到某商店盗窃,甲盗得自行车一辆,乙盗得衣物若干,二人是同时犯,但因无共同犯意的联络,所以不是共同犯罪,按各自所犯罪名论处。
行为人在主观上都有犯罪的故意,但该不同的罪过内容决定了行为性质的不同。例如,甲和乙共谋想教训一下丙,二人到丙家后,甲基于伤害的目的殴打丙,而乙却出于杀丙的心理将其致死,则二人因故意的内容不同,分别构成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不能以共同犯罪论。
共同犯罪的范围界定要求行为的同一性。若其中一行为超出了共同故意的范围,又犯其他罪的,则超出的部分不能以共同犯罪论处,只能由实行该种犯罪的行为人独自负责,其他共犯人对此不负刑事责任。例如,甲和乙共谋入室盗窃,甲在户外望风,由乙入室行窃。乙入室行窃后,又将熟睡的丙女强奸。则乙的强奸行为已超出盗窃的共同范围,甲与乙不是强奸罪的共犯,只是盗窃罪的共犯,乙应独自承担强奸罪的刑事责任。
由于中国受几千年封建礼教的影响,“亲亲得相首匿”,亲朋间一些窝藏、包庇、销赃的行为,因事先无通谋而不构成共同犯罪。即使是事先已明知其犯罪行为,但因未参与该犯罪行为,也不构成共犯,而只以窝藏、包庇、销赃的行为性质单独定罪。
间接正犯是指本人不是实行犯的行为人。间接正犯利用的是不具有犯罪主体资格的人或者不发生共犯关系的第三人实行犯罪。与犯罪实行人不构成共犯。例如,甲欲杀乙,故意将装好子弹的枪支交给丙,并骗丙说是空枪,叫丙向乙瞄准恐吓乙,结果乙中弹身亡。此案中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是利用丙作为犯罪工具,是间接正犯。丙则不构成犯罪。
片面共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共同造成同一危害结果,但双方没有犯意的联系。尽管一方知道对方的行为与性质,但对方却对此不知,双方的犯意联络不是共同的,而是片面的,所以不宜作为共同犯罪处理。例如,医生甲为杀人,将药量加大十倍,护士丙发现后出于同样的杀人之心,而未指明,按药方给乙服药,致乙死亡。这里丙暗中帮助直接实行犯罪的行为,在理论上就属于所谓的片面共犯,对甲和丙不能作共同犯罪处理,而是单独定罪处罚。
单位犯罪不分主从,实行双罚制,只对法人定一罪,尽管对主要负责人或直接责任人员也追究其刑事责任,但责任人与法人单位间不是共犯关系。例如,某乡木材制品有限公司因盗窃电力,导致损失了30多万元。虽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但他们与法人单位之间不构成共犯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刑法中也有例外,即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犯罪及自然人与某单位勾结,则可成立共同犯罪。
共同犯罪案件中判决的相关问题。在共同犯罪中,应分别讯问被告人并视情况传唤到庭对质,但对部分嫌疑人可能因逮捕时间不同而单独判决。共同犯罪包括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过失犯罪则不视为共同犯罪。对于主犯和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应根据罪行进行处罚,而从犯和
盗窃少量公私财物的法律处罚。根据财物价值的不同,处罚有所不同。具体法律规定依据最高法、最高检的解释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状况确定。对于跨地区交通工具上的盗窃案件和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情况,有特别处理规定。盗窃罪的刑事处罚分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
从犯量刑是否能高于主犯的问题,指出在刑法范畴中通常从犯量刑低于主犯,但也有特殊情况下从犯量刑可能高于主犯。文章还介绍了广东诈骗罪的量刑标准和缓刑的注意事项。在缓刑期间,犯罪分子需遵守法律法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监督管理。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从犯和共犯的判刑问题,指出从犯和共犯的判刑并不一样,法律会根据犯罪情节和危害后果来判定刑罚;刑事立案后是否还需要行政立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刑事立案会导致当事人面临一系列法律后果,如人身自由受限等。摘要: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