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水平原则要求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专家应考虑国情以及各地区、各级医院的客观情况和技术水准。该原则包括以下三个细则:
医院等级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水平的差异,因此,在对常见和少见疾病的诊断处理结果进行鉴定时,应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此外,专科医师对其专门领域内的注意义务标准应高于一般医师的注意义务。
医疗当时水平原则要求以医疗活动发生时的医学水平为基准进行鉴定,而不是使用目前已经发展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来评判过去的技术水平。在鉴定时,应考虑到过去和现在的医学水平,不能将过去在技术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用现在已经进步的技术或理论来进行鉴定。
医疗地域性原则要求医师在处理相同疾病时应具备与邻近地区或处于相同地域的同级医师通常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地理范围的差异可以作为辅助性标准。高水平专家在判断基本问题时应考虑地域性问题。
病情紧急性原则要求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医师在紧急状态下对待患者的注意程度与一般情形下的注意程度有本质的区别。病情紧急性原则相对其他原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鉴定时的首选原则。在以保证患者生命权为最主要目的时,即使出现差错,也应考虑免责。需要注意的是,医师因门诊量大、诊疗时间短暂而造成误诊误治不能作为紧急性因素看待,否则将成为医师不负责任的借口,也不利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另外,一些基层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试验性治疗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不能免责,因为他们未履行转医义务。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包括公开原则、公正原则和及时原则。公开原则要求鉴定活动和材料对当事人和社会公开;公正原则要求平等对待医患双方;及时原则强调及时鉴定和处理医患纠纷的重要性。遵循这些原则有利于保障患者的权益和维持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出现医疗纠纷以后,可以通过双方共同协商处理(私了)、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理、民事诉讼司法程序处理。其中,调解原则贯彻始终,司法鉴定结论或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是各种处理途径的科学依据之一。因医疗损害赔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由,主要有医疗
可以按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医疗纠纷的处理应首先由发生纠纷的医患双方遵照事实求是的原则协商处理。只有在协商无法进行发生争议时,才提请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构成事故的,患方可凭鉴定结论向人民法院提起。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是人民法院和卫生行政机关处理医疗纠纷的最直接证据,对判断医患双方的是非、责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必须尽量提高鉴定结论的可信度。在程序规则的设定上,应遵循公开、公正、及时的原则、这也是司法程序和行政程序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鉴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