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时,需要向登记机关提交以下文件:
(1) 房地产抵押登记申请书;
(2) 抵押当事人的身份证明或法人资格证明;
(3) 抵押合同;
(4) 《国有土地使用证》、《房屋所有权证》或《房地产证》;
(5) 可以证明抵押人有权设定抵押权的文件与证明材料;
(6) 可以证明抵押房地产价值的资料;
(7) 登记机关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登记机关将审查申请人提交的文件是否真实、齐备。如果申请文件不符合规定,将不予受理;如果符合规定,则予以受理,并给予申请编号和回执,回执上注明收取的文件、受理日期和编号。
(1) 登记机关通过查阅房地产登记册,了解申请转移登记的房地产权利状况。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将驳回转移登记申请:
A. 权属来源的性质是限制抵押,但未取得有关部门同意;
B. 根据城市规划,政府决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C. 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依法裁定,决定查封或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产权利;
D. 共有房地产,未经其他共有人书面同意;
E. 权属有争议;
F. 法律、法规或市、区政府规定禁止转让。
驳回登记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书面通知申请人。
(2) 登记机关通过查阅房地产登记册或电脑记录,了解申请抵押登记的房地产的权利状况,然后审查以下文件是否真实、齐全和有效:
A. 身份证明;
B. 《房地产证》或其他房地产权利证书;
C. 抵押登记申请书是否按要求填写;
D. 抵押合同书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经审核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予以核准登记,并通知抵押当事人。
(1) 对核准抵押登记的房地产,在房地产权利证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并在房地产登记册上作抵押记录。抵押记录应包括抵押人、抵押权人、抵押物名称、面积、价值、抵押金额和抵押期限等内容。
(2) 预购的房地产抵押时,应在买卖合同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
(1) 登记费的收取标准按照国家或地方的相关规定执行。
(2) 已加盖房地产抵押专用章的房地产权利证书将在规定时间内退还给抵押当事人(抵押当事人需凭回执、身份证明及交费凭证领取)。
按照规定建立土地和房地产登记的档案。
以下情况需要申请抵押权登记:
① 抵押当事人、债务人的姓名或名称、身份证明号码等权利人基本状况变更;
② 变更抵押物(包括部分变更);
③ 抵押物坐落的街道、门牌号变更;
④ 被担保债权种类、数额、利率、期限、用途等债权合同要素变更;
⑤ 担保主债权的债务人转让债务导致债务人改变;
⑥ 担保范围变更。
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环节。同时介绍了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特定财产抵押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他财产抵押可自愿办理,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
房屋租赁期间夫妻分割房屋的处理方式,以及我国合同法对租赁物所有权变动的影响。买卖不破租赁原则主要适用于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租赁,对于各国立法中此原则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需要注意的是,该原则仅适用于不动产租赁,对于动产租赁是否适用需根据具体国家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