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纠纷争议可以通过双方自行协商的方式解决。这种协商方式简单明了,但在双方法律知识欠缺、协议书漏洞较多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矛盾激化,导致双方再次争端。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卫生行政部门主持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目前情况表明,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平息事态,稳定双方的情绪。
如果争议进入诉讼程序,双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该协议一经送达立即生效,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且不得上诉。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法律效力高,具有规范性,但需要较长时间。
除了上述法律规定的协商方式外,还可以尝试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和律师参与或见证下的调解。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然而,目前调解委员会对医疗纠纷争议的调解经验相对缺乏,需要进行大胆实践。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一种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进行调解,也可以主动介入调解。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人民调解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具有合同的性质,双方当事人不得随意变更和解除,只要协议符合合同的订立原则,就是有效的,人民法院将予以确认。人民调解协议的有效条件包括:(1)当事人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利益。
卫生部关于医疗事故鉴定申请期限的批复。在卫医发〔〕第19号未下发前,发生的医疗纠纷,申请期限需按当地规定执行。自1月14日起,申请期限从患者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起计算。
医疗事故赔偿的法律途径和计算标准。当发生医疗事故时,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如协商无果,当事人可提起民事诉讼。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和残疾用具费等。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如确认为医疗事
医疗伤残鉴定的时机问题。建议在出院后三个月内进行伤残鉴定,如伤情稳定可提前进行,若需安装固定物则需在取出后进行。医疗争议发生后,可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涉及时效要求需注意。患者应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受损一年内提出处理申请,并应及时沟通或请教专家以避免错过
医疗事故争议鉴定的流程及相关事项。文章中,双方就手术方式和医疗过程存在争议,委托法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鉴定过程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展示专家名单、执行回避制度等。最终,专家鉴定组在审阅病历和相关材料后,进行了医疗事故争议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