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损害的赔偿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进行。
1. 医疗费:根据患者因医疗事故导致的人身损害所需的治疗费用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凭据。但是不包括原发病的医疗费用。如果案件结案后需要继续治疗,可以按照基本医疗费用进行支付。需要注意的是,医疗费用不包括原发病的治疗费用。例如,因阑尾炎手术导致结肠损伤,阑尾切除手术的医疗费用不在赔偿范围内。关于基本医疗费用的具体界定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很难确定。
2. 误工费:如果患者有固定收入,根据患者因误工导致收入减少的情况进行计算。对于收入高于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3倍以上的情况,按照3倍工资计算;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情况,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3. 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进行计算,一般在每天20元左右。
4. 陪护费: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需要专人陪护,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5. 残疾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和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赔偿期限最长为30年。但是,对于60周岁以上的赔偿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赔偿期限不超过5年。残疾生活补助费的计算参考了医疗事故分级标准,不同等级的医疗事故对应不同的伤残等级。例如,一级乙等医疗事故对应一级伤残,二级甲等对应二级伤残,依此类推。赔偿系数为一级伤残为100%,十级伤残为10%。举例来说,如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为三级戊等,对应的伤残等级为十级,事故发生地为北京,赔偿权利人为城镇居民,年龄30岁,定残时间是2007年,查阅2006年北京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4825.0元。残疾赔偿金=14825×30×10%,10%为十级伤残的赔偿系数。
6. 残疾用具费:如果因残疾需要购买补偿功能器具,需要提供医疗机构证明,并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进行计算。
7. 丧葬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进行计算。
8. 被扶养人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疾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且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为限,按照其户籍所在地或者居所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计算。对于不满16周岁的,扶养到16周岁;对于年满16周岁但无劳动能力的,扶养20年;对于60周岁以上的,赔偿期限不超过15年;对于70周岁以上的,赔偿期限不超过5年。
9. 交通费: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的交通费用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凭据。
10. 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进行计算,需要提供相应的支付凭据。
11. 精神损害抚慰金: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居民年平均生活费进行计算。如果导致患者死亡,赔偿期限最长不超过6年;如果导致患者残疾,赔偿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12. 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与费用计算的人数不超过2人。如果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参加丧葬活动的患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费、住宿费,参与费用计算的人数不超过2人。
一般医疗侵权损害的赔偿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
1.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如果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医疗费的赔偿金额根据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如果需要器官功能恢复训练、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在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是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用一并赔偿。
2.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如果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如果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如果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如果无法证明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进行计算。
3.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护理期限进行确定。如果护理人员有收入,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进行计算;如果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进行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是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情况下,可以确定护理人员人数。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如果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费用应根据护理依赖程度和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4. 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计算。交通费应当以正式票据为凭,相关凭据应与就医地点、时间、人数、次数相符合。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