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属于合同纠纷的范畴,主要涉及违约责任。该纠纷不包括精神损害问题。违约责任是一种赔偿损失的责任。患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并提供医疗机构违约的事实证据以及由于违约给患方造成损失的证据。实践中,这种纠纷包括医学美容、接骨治疗、单科治疗和医药费拖欠等。例如,在一个接骨治疗案件中,患者要求医院治疗由于摔伤造成的胳膊肘脱位。医院在接骨治疗后,患者的父亲要求提前出院,但医院要求定期复查。后来,患者的父母宣称治愈了,但不久后又脱位,声称医院未能治愈。由于医院没有保留当时出院后复查时拍摄的影像资料,无法证明已经治愈并出院。因此,医院败诉。这个案例说明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医院有义务保留完成医疗服务合同内容的完整资料,否则将承担不应有的责任。
根据新的案由规定,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分为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在起诉时,人民法院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的诉求进行评判。如果构成医疗事故,法院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评判;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法院会依照《民法通则》、《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精神损害的相关法规进行评判。
在实践中,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为一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如果患者死亡,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如果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没有实质意义。
进行尸检时的申请期限为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根据相关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在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患者应首先就医疗关系和医疗损害结果举证,如果患者无法证明医疗关系或医疗损害结果的存在,法院应依法驳回起诉。医疗机构如果认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自己没有过错,应该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否则,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成立。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第2款的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医疗机构应提供证据,即使无法提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应根据案件事实的需要提出申请,如不提出,则等于未提出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患者对此无举证责任,也无需提出申请。
如果上述情况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但能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可进行司法鉴定。如果能查出医疗机构过错程度,由医疗机构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医疗机构过错程度,由医院(前三种情况)或患方(最后一种情况)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在我国,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必须获得执业证书才能执业。医师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必须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活动。因此,只要违反上述规定,即属非法行医。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
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问题。医疗纠纷处理时间因情况不同而异,简单的纠纷可能在数月内处理完毕,复杂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久。涉及证据清晰、责任认定容易达成一致的纠纷处理较快,涉及复杂医学问题和责任认定分歧较大的纠纷处理较慢。医疗纠纷的开庭时间和立案时间也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