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医疗侵权纠纷中,医疗机构对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不存在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然而,患者在医疗侵权纠纷中并不免责。
首先,患者作为原告,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在该医疗机构就诊的事实,并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害。这些证据可以是就诊时的挂号、交费单据等。
其次,患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受到的损害的严重程度,包括损害的具体后果和计算损害数额的依据。
最后,在医疗机构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无过错后,患者需要提供反驳证据,否则可能面临败诉的风险。
在医疗侵权纠纷中,医疗机构需要承担举证责任来证明自己在医疗活动中无过错以及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无过错举证,医疗机构需要证明自己在医疗行为中没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一般医疗专业水准医师的标准。如果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尽到了专业注意义务,则可以免责。
对于无因果关系举证,医疗机构需要证明医疗行为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根据参与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必然因果关系、相当因果关系、素因竞和之因果关系、事实上之因果关系、无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只有证明自己的过错距离损害结果越远,承担的责任就越小。
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规定》的出台,明确了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分配,对于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引入,弥补了“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不足。患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医学知识,难以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过失行为。举证责任倒置原则能够使患者更容易证明自己的主张,有效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明确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有利于法院对医疗纠纷案件的审理。法官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可以根据规定的举证责任分配进行判断,减少判断的主观性,提高审理效率。
因此,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划分及其意义对于解决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贵医附院护士站发生的一起病人家属打砸事件。事件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病人家属对护士的工作产生误解并引发冲突,导致两名护士受伤。事件凸显了医患沟通和管理的重要性,护士需要稳定患者情绪,积极与专业人员联系处理纠纷,并在专家指导下回答问题。同时,护士长需与
故确定赔偿时应根据医疗机构的过错责任大小来划分:医疗机构负全部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0%;负主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60%-90%;负次要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40%;负轻微责任的,应承担全部损失的10%。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医疗行为进行司法鉴定有利于准确判断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助于法官划分责任,因此司法鉴定意见成为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的关键证据。
医疗事故纠纷中的抗辩事由,是指医疗单位为对抗患方的诉讼请求,使己方免除或减轻民事责任而提出的事实理由。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医疗事故,医疗单位不承担民事责任:。若医院在为患者诊断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加重,但医院却无法确诊,因而难以对其进行治疗造成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