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纠纷 > 医疗事故案例 > 120急救中心应界定为民事主体

120急救中心应界定为民事主体

时间:2025-01-24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223
「案情」

急救中心的法律地位及其与患者的民事法律关系

一、急救中心的法律地位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急救中心属于医疗机构的范畴,其法律地位应被视为一种医疗机构。而非行政主体或准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国家管理职权,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而急救中心则是根据患方的要求,向患者提供医疗急救服务,不存在单方面行使职权的情况。因此,急救中心的法律地位应被界定为民事主体。

二、急救中心与患者的民事法律关系

从合同理论的角度来看,急救中心与患者之间存在一种事实上的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双方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相对等。急救中心作为合同当事人,应当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及时、全面地履行合同内容。而患者则应按照急救中心的要求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急救活动。在合同签订过程中,患者向急救中心拨打电话求救,可以视为一种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急救中心记录患方情况并表示即将发车,则是一种同意对方要约的意思表示。双方形成合意后,合同成立并生效。根据合同的约定,急救中心应当及时赶到现场,对患者进行逐步检查、诊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并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如果患者病情危重,不宜搬动,医护人员就必须对患者进行现场急救。患者则应该按照急救中心的要求,全力配合医护人员的急救活动。

三、急救中心的民事主体性质

急救中心具有医疗机构的性质,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属于民事主体。虽然急救中心在紧急医疗救助服务方面具有类似公用部门的性质,但并不具备行政主体的特征。急救中心与其他公用企业、事业单位一样,具有我国民法中民事主体的法律特征。急救中心作为紧急医疗救助服务的唯一提供者,拥有医疗设施、技术、人才的相对集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没有选择余地,因此急救中心的民事主体性质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四、急救中心的法律责任

由于急救中心与患者之间存在民事法律关系,双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如果急救中心未能及时赶到现场或未能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导致患者丧失生命,急救中心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尚未对急救中心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等问题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因此,在具体案件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合同约定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急救中心的法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医疗事故案例——患者住院14小时,离奇死亡

    一起医疗事故案例,患者因消化道出血严重住院仅14小时便离奇死亡。患方指控医方未进行失血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起诉法院。律师根据医方提供的资料分析,医方存在多项医疗过错,包括未诊断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进行规范治疗、未履行告知义务等。经治医生的医疗过错与患者

  •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原告刘某因医疗事故导致的三尖瓣前瓣腱索断裂等健康问题。刘某在西京医院就诊时因医师操作不当导致术中损伤,并因医院隐瞒病情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经司法鉴定和西安市医学会鉴定,西京医院存在医疗过失并承担主要责任。虽然西京医院对鉴定结果提出异议并申请第三次鉴定

  • 竹山法院受理胡月英医疗纠纷案件

    湖北省竹山县胡月英老人因医疗纠纷而引发的争议。胡月英因胸背疼痛在县人民医院被诊断出患有胆结石等疾病并转入县中医院接受治疗。手术中发现胡月英先天无胆囊,引发家属对医院误诊的质疑。医院坚持认为没有过错,双方产生纠纷。竹山法院已受理此案,将依法公正审理。

  • 借款到期拒绝还款的证据材料收集

    借款人在借款到期后拒绝还款时,债权人应搜集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债权人应搜集的证据包括当事人的诉讼主体资格证据、借贷关系存在证据、诉讼请求金额证据、有担保人证据和有抵押物证据等。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种类包括多种,证据必须

  • 误诊引发的医疗赔偿案件
  • 国有独资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
  • 人格权是财产权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