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医疗误诊导致淋巴瘤患者损失的责任与赔偿
案情概述
1995年10月初,原告张某在被告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检查,被告诊断为患有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以下简称淋巴瘤)。根据被告的预测,原告的中期存活期为30个月,并进行了第一次化疗。随后,原告在被告处进行了9次不同时间的化疗。然而,1999年10月,原告因左颈淋巴结肿大再次住院治疗,被告主治医生经过全面辅助检查及活检后,对淋巴瘤的诊断表示怀疑,并建议转上海会诊。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会诊后,认为存在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的可能,并建议密切随访。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对责任的争执不一,法院委托北京肿瘤医院病理室对某医院的病理片进行了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淋巴结反映性增生,建议密切随访。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被告在对原告的诊断过程中存在过失。首先,被告在首次切片诊断为淋巴瘤之前,过于肯定和自信地进行了确诊,这是过失一。其次,在第二次活检结果显示为反映性增生,与首次活检结果完全不一致的情况下,被告未引起重视,继续进行化疗,导致原告的损失扩大,这是过失二。被告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因为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的诊断与被告的诊断是一致的。综上所述,法院认定被告对原告的诊断错误,应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责任与金额
法院认为,被告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不必要的手段,如进行化疗,导致原告产生了医疗费用。此外,原告因治疗淋巴瘤而增加的医疗费用、交通费用,以及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费用、误工费用,都应由被告承担。此外,淋巴瘤的诊断给原告带来了精神上的紧张、忧虑和痛苦,侵权后果严重。因此,被告应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基于以上原则,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共计30万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案例二:医疗误诊导致骨肉瘤患者损失的责任与赔偿
案情概述
2000年7月26日,原告严某在被告医院就诊,临床诊断为成骨肉瘤,X光片和CT结果也支持此诊断。然而,8月14日进行的病理活检结果却显示为软骨粘液样纤维瘤。2002年7月15日,原告因病变部位再发肿胀、疼痛再次就诊,病理结果显示为软骨粘液样纤维瘤恶变-去分化软骨肉瘤,侵及周围软组织伴坏死。为了确诊,原告父母将原告的病理切片借出,分别请南京军区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的专家进行会诊。南京军区总院对2002年切片的会诊结论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对2000年的首次活检切片和术后送检切片的会诊结论为不排除骨肉瘤。江苏省人民医院对2002年切片的会诊意见为右胫骨上段骨肉瘤(软骨母细胞型+纤维细胞型),但未对2000年的病理切片作出结论。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对2000年和2002年切片的会诊意见是右胫骨骨肉瘤。
法院判决
法院认为,被告在2000年的诊断中存在误诊,使原告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并且生存期也将大大缩短,因此被告应承担赔偿责任。
赔偿责任与金额
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医疗费、住院期间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共计2.5万元,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并承担以后治疗的全部费用。法院认为,被告的误诊导致原告产生了医疗费用,此外,原告因治疗而增加的其他费用也应由被告承担。另外,被告的误诊给原告带来了精神上的损害,因此应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基于以上原则,法院判决被告赔偿原告共计7.5万元,包括医疗费用、住院期间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