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 >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法规 >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样有效监督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样有效监督

时间:2023-12-26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700
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对公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对于主要流失形式的深入分析,危害的罗列,才能更加深入的解决目前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以及该如何实施更加有效的监督措施。以下是小编对相关法律内容的整理,欢迎大家阅读。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及其危害

不当操作和送人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在股份制改造和拍卖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和以国有资产送人情的情况。这种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假破产真逃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以假破产真逃债的方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通过虚假申报破产,实际上是为了逃避债务,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损失。

评估机构恶意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导致流失

在产权交易过程中,评估机构可能会恶意低估国有资产的价值,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合资名义行套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以合资的名义,实际上是为了行套钱之实,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损失和流失

决策失误可能导致巨额国有资产的损失和流失。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改革的机会,滥用职权进行贪污犯罪等行为。

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制约

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之快、数量之大,已经成为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也是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据估计,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国有资产流失平均每年约为500亿元,有时甚至高达1000亿元。因此,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其法制化,并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有效监督国有资产流失的方法

为了有效监督国有资产流失,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建立规范化工作程序和责任制指标体系

在进行清产核资和摸清国有企业资产状况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确定国有资产经营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建立司法追偿制度

建立以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主导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追偿制度,严厉惩治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

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和看家理财的本领。只有通过以上措施的有效实施,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其受到侵犯。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清产核资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摸清公司家底,防止财产流失,特制定本制度。第四条公司所有财产均属清点范围,要求全面彻底,不留死角。第五条公司设立财产账簿,作为财物管理的依据。第九条清产核资处置。第十五条清产核资在开办内部银行、政府国有资产普查、产权登记、核定资产、合资等经济

  • 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是什么

    第一条为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管理,促进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七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 对于企业悬空金融债务有哪些对策

    由于企业产权模糊引起的企业专制过程中信贷资产以及其他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国有体制内矛盾的表面化,但矛盾是深层次的。

  • 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样有效监督

    建立以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为主导的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追偿制度,严厉惩治对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腐败行为。会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 企业改制首先要改工会制度
  • 国有企业减资程序
  • 流押条款无效,那怎么贷款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