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夫妻一方的债务要执行共同房屋的,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夫妻双方需要协商分割共同房屋。协商结果可以是将房屋变为个人财产,或者债务人取得相应价款后再执行。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可以对被执行人与其他人共有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并及时通知共有人。
如果共有人协商分割共有财产,并经债权人认可,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协议有效。查封、扣押、冻结的效力将适用于协议分割后被执行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对其他共有人享有份额内的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人民法院应当裁定解除。
如果共有人提起析产诉讼或者申请执行人代位提起析产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在诉讼期间,对该财产的执行将中止。
根据现行《婚姻法》及相关解释的规定,并结合现实情况,夫妻共同房产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情形进行认定:
夫妻双方在婚姻期间共同购买的公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私有房屋。
夫妻一方在婚前承租的房屋,或者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购买的房屋。
夫妻双方在婚前共同使用积蓄购买的公房、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等房屋。
一方在婚前购买或自建的房屋,婚后又以共同财产组织重建的房屋。如果只是部分改建或扩建,改扩建部分属于夫妻共同所有。
结婚前,父母出资购置的房屋,并明确表示赠与夫妻双方。
结婚后,父母出资为双方购置的房屋,未明确表示赠与夫或妻一方。
一方或双方在婚姻关系期间继承的房屋归夫妻共同所有,但遗嘱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除外。
工作单位基于职工的劳动人事关系、职工工龄等福利分房形式分配的,并由夫妻双方出资购买的职工福利房等。
离婚案件中房产归属问题的法律解析,涉及婚前或婚后取得房产证、按揭购房以及父母出资购房等三种情况的纠纷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法律对房产归属有不同的规定,如婚前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等。对于存在争议的情况,根据法律解释和婚姻法规定进行处理。
夫妻离异后房产的分割方式。婚前房产的分割依据《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的规定,涉及婚前个人财产购房、父母资助购房等情形,离婚时房产归属和补偿方式有法可依。婚后房产的分割则依据婚后双方父母资助购房、按揭购房等情形进行分割,同时需要注意保留个人财产的证据。
夫妻离婚案中婚前购房归属问题。法院认为,男方婚前购买的房产虽在婚后办理房产证,但仍属于婚前个人财产,不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依据婚姻法规定,一方的婚前财产为夫妻一方所有,不因婚姻关系延续而转化为共同财产,除非另有约定。
婚后个人名义购房是否属于夫妻财产的问题。根据《婚姻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婚后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购置的房产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经公证证明或其他充分证据证明购房资金是婚前财产,个人名义购房可视为婚前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