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的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作为债权人,他们对企业资产有要求权,这表示企业将来需要偿还债权人的债务。在会计上,这被称为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剩下的归所有者享有的权益。这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股份制企业中,这也被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它会随着总资产和总负债的变动而增减。所有者权益还意味着所有者有法定的权利来管理企业或委托他人管理企业。
虽然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都是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都是会计要素,都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但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别。
区别在于所有者权益是剩余权益,在偿还了债权人权益后,剩余部分才是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权益是企业债权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要求权;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可见,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所有者。当企业进行清算时,在支付了破产、清算费用后将优先用于偿还负债,如有剩余资产,才能按比例返还所有者。
债权人权益是负债,在企业存续期间内必须偿还;而所有者权益是资本,在企业存续期间内不需要偿还。
债务人在债务未到期时提前还款的利息支付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债权人应接受提前还款,但债务人需按照实际借款期间支付利息。案例显示,除另有约定外,借款期限内的利息不因提前还款而免除。解决方法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合同期限支付利息。
债务清偿与债权人权利方面的问题,主要关注债权人对非法人财产的分配申请。法律明确规定自然人应承担自己的债务,债权人可要求分配债务人的财产清偿债务。同时,涉及民事诉讼中采取的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私自扣押他人财产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裁。
关于借款抵押纠纷中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法律途径。文中介绍了借款合同与抵押合同的有效性,指出债务人未按约定还款的违约行为,并阐述了债权人行使抵押权的合法依据。同时,还说明了债权人可以通过协商、起诉或仲裁等方式行使抵押权。律师建议债权人在行使抵押权时应遵循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