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效力取决于判决的撤销,并适用于债务人、受益人和债权人。
一旦债务人的行为被撤销,该行为即视为自始无效。例如,如果是财产赠与行为,则被视为未进行赠与;如果是放弃债权的行为,则被视为未放弃。
对于已经接受债务人财产的受益人,应当将其归还。如果原物无法归还,则应当折价返还其利益。受益人已向债务人支付对价的,则有权主张返还不当得利。
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受益人将所得利益返还给债务人,也可以要求直接返还给自己。然而,撤销权的行使对所有债权人产生效力。由受益人返还的财产作为债务人的一般担保债权。因此,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不得优先从受领的给付物中受偿。如果该债权人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请求偿还时,所有债权人有权申请按比例分配。但是,如果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的债权与返还的财产发生抵销状态,则债权人可以通过抵销方式受偿。
根据《合同法》第74条第1款规定,债权人可以撤销的债务人的行为包括三种情况:放弃到期债权、无偿转让财产和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此外,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18条规定,如果债务人放弃未到期的债券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故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限,债权人可以撤销。根据《合同法解释(二)》第19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以交易当地一般经营者的判断,并参考交易当时当地的物价部门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结合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来确认是否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如果转让价格低于交易地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的70%,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如果转让价格高于当地指导价或市场交易价的30%,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收购他人财产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参照《合同法》第74条的规定予以撤销。
以财产为标的的行为是指直接影响财产的行为。非以财产为标的的行为不能撤销。例如结婚、收养或终止收养、继承的抛弃或承认等行为不能撤销。以不作为债务的发生为目的的民事行为、以提供劳务为目的的民事行为、拒绝财产上利益的行为、不得扣押的财产权为标的的行为,均不能作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标的。
有害债权指的是债务人减少其清偿能力,使债权人无法满足债权目的。债务人减少清偿能力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减少积极财产;二是增加消极财产。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破产欺诈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对破产法的影响。破产欺诈行为侵害债权人利益,损害职工利益,破坏经济秩序。为打击这些行为,《新破产法草案》引入了撤销权与无效行为制度。撤销权是破产法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可防止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侵害。然而,现行破产立法规定存在很多问
双重除斥期间的相关内容。两个除斥期间均为有效,其中第二个除斥期间是最长的。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时受到双重除斥期间的限制。除斥期间是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与诉讼时效不同,其不会中断、中止或延长,且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
债权人撤销权的时效问题。撤销权的期限分为一年和五年,取决于债权人是否知道撤销原因。债权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否则将失去权利。同时,债务人放弃债权的行为若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可被债权人撤销。法院会对撤销请求进行审理,依法判决撤销行为。这些规定为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