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抗辩权 > 债权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有哪些

债权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有哪些

时间:2020-05-2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8160
债权保障制度就是法律对债权进行保障的一系列规范。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债权保障制度的内容、债权保障的必要性。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趋利避害的心理也愈加凸显,于是出现了各种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事件。因此,人们对债权保障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债权保障制度的内容及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构建债权保障制度的原则

任何制度都必须具备其骨架原则,这个制度才是有灵魂有活力的制度。债权保障制度的构建,也需要一定的原则做基础,引导债券关系向公平、正义的良好方向发展。我认为债权保障制度必须具备以下的原则。

1.意思自治原则

债权关系首先是民事法律关系,属于私法范畴,因此债权保障制度应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意思表示。债权人有权利实现或放弃债权,也有权利选择债权保障的救济方式。债权保障制度只是处于协助、辅导其实现权利的地位。充分尊重债权人的意思表示,他们才会积极地参与市场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

2.公平原则

我认为,债权保障制度不应当有倾向性,不应当单单只为维护债权人而存在,否则便让债权人取得非常强势的地位而损害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还会导致社会对债的憎恶感。它应该根据公平原则适当维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达到一种利益的均衡,让债权关系尽可能达到权利义务的等值。当债权利益非自愿地失去均衡时,应公平地给当事人调整利益关系的机会,具体体现为合同中的情势变更和侵权中的根据情势继续索赔原则。

3.诚信原则

债权保障制度必须督促双方讲究诚实信用,以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养成良好风气。对于债务人恶意逃避债务,转移资产,法律赋予债权人抗辩权,撤销权,并确定了担保和定金,违约金的法律效力。

4.利于债权实现原则

债权快速实现,是减少债权人成本,刺激资金流转经济活跃的需要。适当地给于债权人代位权,允许债权的转移让优势的个人或者组织实现债权,有助于债的实现。

5.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债权保障制度要为债权人提供合法救济,限制债权人凭借优势滥用权利。

债权保障制度的构建应当以以上原则为导向,确保法律规范不走弯路,不偏激,沿着良性的道路发展。

二.现有债权保障制度的缺陷

要敢正视缺陷才能完善这样的一种制度,我总结的制度缺陷有以下几方面:

1.债权保障的法律零散地存在于民法、合同法、物权法当中,形式比较零散,缺少总结,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

2.部分法律条款规定得比较空泛,不够具体,如不当得利之债;而有些虽然具体,但取证难度大,内容抽象可操作性差,比如情势变更,我认为是非常难取证,法官难操作的。

3.缺乏有效率的部门进行债权保障的工作。债权的维护主要靠当事人私力救济和法院,私力救济缺乏强制力,诉诸法院又缺乏效率,因此我认为应当建立一个专门的有权威的保障部门。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人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要点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

  • 抗辩权的定义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

  •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

    抗辩权的种类与区别。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前者无需主债权即可行使,后者仅从属于特定债权。另外,根据行使效力的强弱,抗辩权可分为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文章还介绍了先履行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区别与联系,它们在不同情境下保护

  • 法院调解书丢失的处理方法及调解书的法律效力
  •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
  • 债务纠纷证据的种类及重要性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