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后履行抗辩权本质上是对违约的抗辩,可以称为违约救济权。
后履行抗辩权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形成对价关系。单务合同无对价关系,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
2、一方当事人先履行
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通常有先后顺序。这种顺序可以依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交易习惯确定。若无法确定履行顺序,则可以采用担保等方法确立先履行方。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
具备上述条件,后履行抗辩权发生,即到履行期限时,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义务,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后履行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所独创的一种抗辩制度,该抗辩权的名称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应称为先履行抗辩权,也有人认为应称为后履行抗辩权。然而,将其称为后履行抗辩权更为合理。
后履行抗辩权适用于以下情形:
1、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已到履行期的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合同的权利。例如,出租方不交付租赁物,承租方有权不付租金。
2、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合同造成根本违约,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的权利。例如,供货方交付假冒商品,购买方有权不付货款。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构成部分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给付未履行部分的对价。例如,买卖合同约定一万吨大米,卖方只交付了八千吨,买方有权只支付八千吨大米的价款。
在现代社会双务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合同无法履行或难以履行的情况。为了平衡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不安抗辩权制度应运而生。该制度能够为先履行方提供救济手段,保证合同公平性和效益性,降低社会损失。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成立要件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顺序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该权利对于保护个人利益和合同当事人的权益有重要意义。文章还解析了顺序履行抗辩权的
实践定金合同作为双务合同的特性,包括合同履行抗辩权的适用、风险负担的不同以及合同不履行的后果差异。定金罚则对合同双方有效,双方权利义务相互依存,涉及风险负担和合同解除等复杂问题。
单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债务人能否主张的问题。案件中,李某借款后部分归还,尚欠科技公司23万元,李某以不安抗辩权为由拒绝还款。但法院认为李某不符合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条件,不支持其主张。文章区分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指出单务合同不适用合同履行抗辩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