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一方当事人未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到履行期限的对方当事人享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后履行抗辩权本质上是对违约的抗辩,可以称为违约救济权。
后履行抗辩权的发生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基于同一双务合同
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合同互负债务,形成对价关系。单务合同无对价关系,不发生后履行抗辩权。
2、一方当事人先履行
双务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的履行通常有先后顺序。这种顺序可以依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交易习惯确定。若无法确定履行顺序,则可以采用担保等方法确立先履行方。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
具备上述条件,后履行抗辩权发生,即到履行期限时,应当先履行的一方未履行义务,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后履行抗辩权是我国《合同法》所独创的一种抗辩制度,该抗辩权的名称存在不同观点。有人认为应称为先履行抗辩权,也有人认为应称为后履行抗辩权。然而,将其称为后履行抗辩权更为合理。
后履行抗辩权适用于以下情形:
1、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义务,已到履行期的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合同的权利。例如,出租方不交付租赁物,承租方有权不付租金。
2、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合同造成根本违约,后履行一方享有不履行的权利。例如,供货方交付假冒商品,购买方有权不付货款。
3、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适当履行构成部分履行,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给付未履行部分的对价。例如,买卖合同约定一万吨大米,卖方只交付了八千吨,买方有权只支付八千吨大米的价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履行抗辩权的种类,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履行抗辩权。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的情况下,根据债务履行的顺序和具体情况,一方可在特定条件下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及解除合同的条款。先履行方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但不能解除合同,除非后履行方未能在合理期限内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中止履行的情形和通知对方的要求。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同时履行抗辩权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要求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基于同一合同产生并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对于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也进行了阐述。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学界存在不同理解,但权利人若无法证明
抗辩权的定义和类型。抗辩权是指一方当事人妨碍他人行使其权利时的对抗权。根据分类角度的不同,抗辩权可分为独立抗辩权和从属抗辩权、永久抗辩权和一时抗辩权以及法定抗辩权和约定抗辩权等。独立抗辩权不必拥有主债权即可行使,从属抗辩权则需自己拥有请求对待给付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