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代位权 > 债权人代位权有哪些功能

债权人代位权有哪些功能

时间:2024-09-06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8350
债权人是享有债权的人,债权人的债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进行借贷行为,而债权人的权利是比较多的,这些权利通常是债权实现的权利,那么债权人代位权有哪些功能?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债权人代位权的功能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取代了《合同法》。在此之前,《合同法》规定了我国的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我国的代位权制度在内容上比较完整,具有以下功能:

1. 提供便利的操作性

我国的代位权制度在《合同法》第73条和《合同法解释》(一)的第11条至22条中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规定,包括代位权的设立目的、行使要件、行使方式、效果归属、客体范围以及代位权诉讼等问题。相比之下,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对代位权的规定较为笼统。因此,我国的代位权制度更具操作性。

2. 确定代位权的客体范围

我国的《合同法解释》(一)第12条详细列举了不属于代位权客体范围的权利,包括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和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人寿保险、人身伤害赔偿等十一种权利。这些权利为专属债务人的权利,不得作为代位权的客体提起诉讼。相比之下,日本法和我国台湾法对此方面的规定较为概括,没有详细列举。因此,我国的代位权制度更明确。

3. 具有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债权人一旦启动代位权诉讼,就在债权人和次债务人之间创设了新的有直接后果的权利义务关系。债权人可以越过债务人直接将次债务人作为债权人的债务人,成为次债务人的清偿行为的直接受益者。而根据外国法律的规定,债权人启动代位权诉讼后,次债务人的履行结果的受益者是全体债权人,没有建立新的债权债务关系。

4. 促使代位权制度的效能发挥

我国代位权制度确立了“直接受偿规则”,这将极大地促使该制度的效能发挥。债权人可以直接从次债务人那里获得清偿,提高了债权人的权益保障。

债权人代位权的适用条件

为了保护债权人的权益,同时保护债务人和次债务人的合法权益,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人民法院在受理债权人诉请行使代位权的案件时,首先应审查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是否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2. 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权利

债务人对第三人必须享有权利,并且债务人与第三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第三人才能成为次债务人,债权人才能代位行使权利。

3. 可代位行使的权利必须是合法有效的债权

可代位行使的权利仅限于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合法有效的债权。对于专属于债务人本身的权利,如结婚生子的否认权、抚养请求权等,债权人不能代位行使。此外,基于非法原因而成立的权利也不应当代位行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及行使注意事项。债权人需拥有对债务人的合法债权,债务人需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且债权不属于债务人自身专属的债权。代位权的行使方式单一,只能通过司法程序,客体范围限于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在债权人代位权诉讼中

  • 合同上的代位权及其构成要件

    合同上的代位权及其构成要件。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并给债权人带来损害时,债权人可代替债务人行使其债权。行使代位权的前提是存在两个合法的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并损害了债权人利益,且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必要费

  • 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代位权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代位权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一种法律行为,当债务人未积极行使债权影响债权人到期债权实现时,债权人可向法院申请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具有衍生性、保护性、法律约束性和直接归还性等特点,并非请求权范畴。在行使过程中需遵守

  • 债权人的代位权的构成是怎样的

    债权人代位权的构成,包括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债务必须合法且确定,债务人怠于行使到期债权并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已到期,且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自身。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到期债权为限。选择律师咨询时,考虑当地律师经济便捷,熟悉当地政策

  • 物上代位权超额赔偿款归谁?
  • 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条件有哪些
  • 一般代位求偿要多长时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