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行使代位权后的效力都有哪些
效力有:对债权人的效力、对债务人的效力、对第三人(次债务人)的效力
一、对债权人的效力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不得超出债务人权利的范围,债权人也不得擅自处分债务人的权利,债权人不得请求第三人向自己履行给付义务。因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本无给付义务,债权人也没有受领清偿的权利。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受领代位权行使的效果时,虽然可以代位受领,但受领的财产利益不得专供自己债权的清偿,也不得自行抵销自己与债务人的债务。如欲以所受领的财产利益清偿自己的债权,需经债务人同意;在有多数债权人的情形下,则只能依强制执行程序受偿。
我国《合同法》第73条第二款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所支出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同时因为这笔必要费用,对于所有的债权人而言是共益费用,所以由此而形成的债权应优先于其他债权而受清偿。
二、对债务人的效力
代位权行使后的民事效力,直接归于债务人。在债权人着手行使代位权而且通知债务人时,债务人不得再为妨害债权人代位行使的权利处分,即不得再为抛弃、免除,让与或其他足以使代位权失去效力的行为。如果债务人怠于受领第三人的履行,债权人可代位受领,但债权人不得以该受领物全部抵充清偿自已的债权或者优先受偿,而必须与其他债权人平等受偿。同时,债权人代位受领后,债务人仍有权向债权人请求交付所受领的财产。
三、对第三人(次债务人)的效力
债务人对于第三人的权利,无论是自己行使还是由债权人代位行使,对于第三人的法律地位及其利益均无影响,因此,凡第三人具有的对抗债务人的一切抗辩,如诉讼时效届满、抵销、同时履行等等,均可以用以对抗债权人。但此种抗辩仅以代位权行使之前所产生的为限。
那么代位权行使以后或者行使通知债务人以后,第三人对于债务人才取得的抗辩权,能否以之对抗债权人呢?对此应区别不同情况对待:
1、代位权行使后,第三人因债务人的处分行为而取得对债务人的抗辩权,不得以之对抗债权人,因为此时债务人已丧失了处分权;
2、第三人因对债务人已清偿而取得的债务消灭抗辩权,可以以之对抗债权人。第三人对于债权人的抗辩,则不得于债权人行使代位权时对抗债权人。
债权的实现方式,包括债的担保和债的保全两个方面。债的担保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和金钱担保等。债的保全则涉及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等保护措施。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债权转让的权利效力和转让条件等。通过法律措施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实现,促使债务人履行债务。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基本条件。首先,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必须有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其次,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造成债权人损害;第三,债权已到期;最后,债务人的债权不属于自身权利。只有当满足这些条件时,债权人才能行使代位权。
债权人的代位权纠纷诉讼代理的特点。代位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产生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承担。代位权纠纷涉及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之间的实体法律关系,诉讼复杂,涉及双重抗辩。
合同保全中的代位权和撤销权措施。债权人可通过行使代位权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来保全其权益,条件是债务人存在对外债权并损害债权人权益。同时,债权人也可以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保全自己的权益,特定情形包括债务人无偿转让财产等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