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担保 > 担保方式 >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时间:2024-07-03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9104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的地位

物权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整人对于物的支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物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财产的权利,具有直接支配物的权利、直接享受物利益的权利和排他性的权利。物权的变动是物权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为了保证交易的安全,物权变动必须遵循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

一、公示原则

公示原则要求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必须以一定的可以从外部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物权具有排他性的性质,其变动常常具有排他的效果。如果物权的变动没有一定的公示方式,将给第三人带来不测的损害,影响交易的安全。因此,不动产采用登记方式进行公示,动产采用交付方式进行公示。不动产登记具有准确性高、公示力强的特点,因为登记是国家行为,采用文字记载并有严格的程序,登记簿对社会公开易于检查。动产的公示方式是交付,即标的物占有的转移。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为保证交易的迅速进行,物权法还规定了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拟制交付、指示交付等补充方式。

二、公示的起源

不动产登记制度起源于12世纪德国北部城市,其目的是保障交易安全。到18世纪,登记制度在普鲁士和法国抵押权中重新适用,并在欧洲大陆各国广泛推行。我国历史上物权变动采用公示主义也有悠久的历史,史书《隋唐》《食货志》对此有记载。从唐宋明清到民国,不动产采用登记,动产采用交付作为公示方式。

三、公示的适用

不动产的登记制度是物权公示中最重要的方式。不动产登记是指登记申请人对于不动产物权的设定、移转的专门登记机关,依据法定的程序进行登记。登记维护交易安全,当事人因信赖登记而进行交易,如果登记与实际物权状态不符合,当事人会遭受损失。不动产登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公示力,因此法律赋予登记以公信力,使行为人可以信赖登记所公示的物权状态进行交易。动产的公示方式是交付,即占有的转移。动产物权变动频繁,无法采用登记方法进行公示,只能通过占有来表现动产物权的变动。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登记不适用于动产物权。

四、公示的效力

物权变动公示的效力主要有两种:形成效力和对抗效力。形成效力要求物权的存在和变动以一定的公示方式表现出来,否则不能发生法律效果。对抗效力要求物权变动必须以法定方式进行才能生效。不动产的物权变动采用登记和交付作为公示方式,当事人信赖这种公示而进行交易,即使登记或交付所表现的物权状态与实际不符合,也不能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物权公示的效力问题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形式主义、意思主义和折衷主义三种模式。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物权的定义和意义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具有优先性,其设立旨在保证债务的履行。担保物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包括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设定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以及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

  • 一、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

    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阐述了重复抵押的价值和公示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重复抵押充分利用抵押物的价值,为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我国法律规定超出抵押物价值的部分不可再次抵押,同时对于同一财产有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规定了清偿顺序。

  • 一房多卖违反了什么法律?

    涉嫌合同诈骗罪。一方多卖的行为是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需要按照实际的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罚,防止一房多卖的行为可以和开发商签订预售买卖合同,规定了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等,合同诈骗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 担保物权竞合的的处理规则是什么
  • 民法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 担保法物权公示公信原则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