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都是根据约定来确定保证期间的,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4.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无条件不可撤销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无条件不可撤销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最高额保证合同主要适用于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最高额保证的期限计算与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计算方式不同。在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仍然是六个月,而普通保证合同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是两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七条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保证期间从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者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如果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担保物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担保物权是从物权的一种,目的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担保物权涉及他人的所有物,具有属性特征、预先约定性、可靠性、自愿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担保的种类包括人的担保、物的担保、金钱担保和反担保等。反担保的范围在担保法中有所规定,但也存在一
股权质押权的行使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质权人行使股权质押权并非必须通过法院审理,可通过协商与出质人达成一致。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如未获清偿,质权人可采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等方式处理。若所得价款超过债权数额,超出部分归出质人;若不足,则由债务人继续清偿
民间借贷担保期限的问题。担保期限没有法律限制,由保证人和债权人自行约定。如果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默认为主债务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同时,民间借贷纠纷中应注意签订书面合同、借贷利息的合法约定以及催款的诉讼时效。如遇到问题,可寻求法律专业人士的帮助。
民法典规定了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保证期限。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