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都是根据约定来确定保证期间的,如果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2.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视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3.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4. 如果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无条件不可撤销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二条规定,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无条件不可撤销保证责任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最高额保证合同主要适用于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者某项商品交易合同。最高额保证的期限计算与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计算方式不同。在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仍然是六个月,而普通保证合同在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是两年。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七条规定,最高额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如果最高额保证合同约定有保证人清偿债务期限,保证期间为清偿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没有约定债务清偿期限,保证期间从最高额保证终止之日或者债权人收到保证人终止保证合同的书面通知到达之日起六个月。
根据《担保法解释》第三十三条规定,如果主合同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担保期限的相关法律问题。文章以一个实际案例出发,阐述了担保人在未约定保证期限的情况下,其担保责任会在借款期限届满后的六个月内有效。超过此期限,担保人可免除责任。文章还介绍了约定担保期限及不同担保期限计算方式的相关知识,提醒当事人注意在担保合同中明确约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具有优先性,其设立旨在保证债务的履行。担保物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包括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设定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以及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担保物权的四个主要特征及其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旨在确保主债务的履行,赋予债权人对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权;只在特定财产上设定;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物权的设立、无效情形、转移和消灭等相关法律规定。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