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担保与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是否相同?
时间:2024-01-0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目的都是保护债权人在被担保人即债务人怠于履行债务时,能够向担保人主张自己的债权的权利。然而,有很多人会把两者搞混淆,那么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一样吗?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的差异
抵押担保的除斥期间
根据《担保法》第52条的规定,抵押权与其所担保的债权同时存在,当债权消灭时,抵押权也会消灭。因此,抵押担保的存续期间即除斥期间与债权的存续期间是一致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的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两年内行使担保物权,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因此,抵押权的行使在债权诉讼时效消灭后的两年内,也就是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四年内,抵押权人行使抵押权,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综合这两项规定,抵押担保的期间届满后只是债权人失去了请求法律强制保护的权利,并不会消失。
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
根据《担保法》第25条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根据《担保法》第26条的规定,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下,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因此,根据担保法第25条第1款和第26条的规定,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保证,除斥期间的算法是一样的:若有约定,则从约定开始计算;若无约定,则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在保证期间内,若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则一般保证人免责;在连带保证中,若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则连带保证人免责。因此,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存在差异,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规定和计算方式。
以上是对抵押担保和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差异的分析。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经常涉及到债权人、债务人和担保人的权利。我们希望这些相关资料能帮助到您。作为一家致力于打造优秀法律咨询平台的网站,我们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如果您还有疑问,欢迎咨询我们的律师团队。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担保物权的定义和意义
担保物权的相关内容。担保物权旨在确保债权的实现,具有优先性,其设立旨在保证债务的履行。担保物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包括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设定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以及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
担保物权的特征及其法律规定
担保物权的四个主要特征及其法律规定。担保物权旨在确保主债务的履行,赋予债权人对担保财产优先受偿权;只在特定财产上设定;以担保物的价值为内容,属于物权的一种;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担保物权的设立、无效情形、转移和消灭等相关法律规定。
-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
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物的担保的处理方式。当保证和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可选择担保方式。若无特别约定,两者都有清偿责任。若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保证人在其放弃范围内减轻或免除责任。债务人自己提供的物保中,保证人处于第二担保地位;而第三人提供的物保中,债权
-
一、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
重复抵押的定义及其合法性,阐述了重复抵押的价值和公示的重要性。文章指出,重复抵押充分利用抵押物的价值,为融资提供更广泛的渠道。我国法律规定超出抵押物价值的部分不可再次抵押,同时对于同一财产有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规定了清偿顺序。
-
在赌场给人担保怎么办
-
抵押担保与保证担保的除斥期间是否相同?
-
担保法保证期间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