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8月30日,区某作为出借人、A公司作为借款人、刘某作为连带担保责任人签订了一份《借款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借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借款期限为从借款汇出至A公司指定账户之日起4个月,借款利息为月利息4%。A公司承诺以下列资产作为履约担保:1、A公司下属子公司B公司开发的”北府茗苑”项目共45套公建房屋(建筑面积共14313.49平方米)做抵押担保;2、”北府茗苑”项目1号至200号共计200个停车位做为抵押担保;3、A公司名下所有资产及子公司资产。刘某同意为本合同项下的全部借款本息、违约金和实现债权费用承担无限连带担保责任。
根据合同约定和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法院认定《借款协议》为合法有效。尽管区某和B公司签订了《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停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并开具了发票和收据,但这些行为仅为实现对房屋和车位进行抵押担保的目的,不具备买卖关系的法律效力。本案为民间借贷纠纷,根据协议约定,区某按约将借款1.5亿元打入A公司指定账户,并获得A公司出具的收条确认。由于A公司未按约定偿还借款,构成违约,因此,法院支持区某要求A公司偿还借款1.5亿元的诉讼请求。A公司抗辩称在区某将1.5亿元借款汇入刘本善银行卡后,立即又转汇给区某1.24亿元,实际使用区某资金三笔等主张,但缺乏相应的证据支持。同时,区某按照《借款协议》的约定将1.5亿元汇入A公司指定账户,A公司也确认收到该款项。至于A公司收到借款后如何使用,与本案《借款协议》的成立和履行无关。因此,A公司的抗辩不能得到支持。
根据《借款协议》约定,A公司承诺以”北府茗苑”45套公建房屋和200个停车位作为履约担保。根据《B公司股东会决议》的内容,B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也是同意将上述房屋和车位作为抵押担保。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诉辩情况,区某是以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提起本案诉讼的,A公司、B公司对此并未提出异议。双方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停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以及B公司开具的发票和收据,B公司认为并非买卖关系,虽然存在买卖合同的形式,但没有实际履行付款和交房的行为。根据《借款协议》约定,A公司名下所有资产及子公司资产作为履约担保,在《B公司股东会决议》中,B公司同意为《借款协议》提供无限连带担保责任。由于区某持有该股东会决议原件,该决议的上述内容已为债权人区某所知,双方已就该内容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因此,B公司应对A公司偿还区某上述借款本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二手房买卖贷款中是否需要办理抵押公证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用于担保的财产或权益包括机械设备、农村个人房产、家具、家用电器等,特定权利也可用于物权担保,如承包经营权中的收益权等。申请担保登记时需提交主体资格证明、合同、担保物所有权证书等材料。
主合同与担保合同的效力关联。担保合同作为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时担保合同也将无效,除非另有约定。担保合同在抵押物登记或质物移交时生效,具有约束力。根据最新法律规定,担保物权设立需遵守相关法律订立担保合同,如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也将无效。当
甲方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乙方有限公司之间的反担保合同事宜。根据相关法律,甲方为乙方提供担保,乙方则提供反担保。反担保内容包括乙方现有的及将来的库存,用于浮动抵押担保。合同详细说明了反担保的依据、担保物的状况、担保范围等,并对相关风险进行了提示。
如日后发生任何纠葛致使乙方遭受损害时,纵其事由非可归责于甲方及担保物提供人,亦愿负连带赔偿责任。其因抵押物现状的变动或价值的抵落致不能或不足使本合同第一条开列的全部债权获得清偿时,乙方因此所遭受的损失,甲方及抵押物提供人愿负连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