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保险法 > 保险合同 > 人身保险合同 >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与保险合同条款解释发生冲突应如何解决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与保险合同条款解释发生冲突应如何解决

时间:2023-11-28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1

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的解释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30条规定,对于采用保险人提供的格式条款订立的保险合同,当保险人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对合同条款有争议时,应当按照通常理解来解释。如果对合同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应当作出有利于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解释。

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对交通事故因果关系和造成交通事故原因的分析。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其相应的证明力,但有相反证据能够推翻的除外。如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的表述与法律解释或通常理解有矛盾,法院不应予以确认。

案情

2013年4月1日,原告王某在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某支公司为自己的鲁P45571号北京现代汽车分别投保了交强险以及第三者责任保险、机动车损失保险等相关商业保险。发生事故后,原告弃车离开现场,并向同事报警、打急救电话,并于当晚向公安机关投案。交警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原告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并对其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认定为“弃车逃逸”。被告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拒绝对商业险约定的车辆损失和第三者损失进行赔偿。

分歧

原告认为,其弃车离开现场不构成法律意义上的逃逸行为,被告应当依照商业险的约定赔偿已发生的车辆损失及第三者损失。被告认为,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已对原告逃逸行为的性质进行了认定,根据保险合同条款的约定,对于逃逸行为保险人在三者险和车损险限额内不予赔偿。

评析

根据被告提供的《家庭自用汽车损失保险条款》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保险人在被保险人或其允许的驾驶人在未依法采取措施的情况下驾驶或者遗弃被保险机动车逃离事故现场时,不负责赔偿。根据通常理解,交通肇事逃逸是车辆驾驶员为了逃避法律责任,不向公安机关报案而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原告在事故发生后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并及时报警、投案,并赔偿了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因此,原告的行为不构成法律意义和通常意义上的“逃逸”。

关于被告辩称原告的行为已由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为“弃车逃逸”,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法院应当依法审查并确认《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证明力,但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中关于“逃逸”的表述不能对抗法律意义和通常意义上对“逃逸”性质的理解。

综上,原告在保险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并及时报警、投案,并对第三者损失进行了赔偿。根据保险合同和法律规定,被告应当对原告支付的第三者损失和被保险车辆的损失进行赔偿。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关于交通事故处理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需根据现场情况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作为处理事故的证据。交通事故认定书是证据而非行政行为,不可通过行政程序推翻。当事人若对认定书有异议,可通过提供新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由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法律影响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我国的法律影响。该认定书是确定交通事故责任的依据,制作程序严格规定,内容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等基本情况,以及事故证据、形成原因、责任和意外原因等。同时,对制作主体资格、制作时间、制作形式和送达程序都有严格的审查要求。

  • 交通事故后起诉保险公司是否必要

    交通事故后是否需要起诉保险公司才能获得赔付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只要符合保险合同规定,保险公司会履行理赔义务,不必起诉。争议处理可通过协商和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解决。保险理赔的原则包括重合同、守信用、实事求是、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

    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内容要求,包括当事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的基本情况,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证据及形成原因的分析,以及当事人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及责任和意外原因等。交通事故认定书还应加盖公安机关处理专用章并及时送达当事人,同时告知相关权利。

  • 合同的定义和含义
  • 交通事故索赔的证据要求
  • 网签与纸质合同的法律效力
保险合同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