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物权法的规定,质权人享有质押财产的孳息收取权,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因此,一般情况下,质押物产生的孳息归质权人所有。然而,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约定孳息归其他人所有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规定,质权人享有收取质押财产的孳息的权利,但合同另有约定的情况除外。
根据该法规定,质权人收取的孳息应当首先用于支付收取孳息所产生的费用。
根据《合同法》和《担保法问题解释》的相关规定,当被担保的债务人未能履行到期债务时,担保人采取以下行为之一,且满足上述条件时,担保权人可以依法行使撤销权:
当担保人放弃到期债权,且对担保权人造成损害时,担保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例如,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连带保证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代偿,但却放弃了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这种行为会导致担保权人的担保债权难以实现,因此属于可撤销行为。然而,当担保人是物的担保人(即提供担保物的第三人)放弃对第三人享有的金钱债权时,一般不可撤销。这是因为担保人以特定的担保物对担保权人承担责任,担保人放弃金钱债权既不影响担保债权,也与担保债权无关。如果债务人以自己的财产提供担保,则属于可撤销范围。
当债务人和担保人有履行能力,且无偿转让财产不影响担保债权时,担保权人一般不得干涉。然而,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行使撤销权:一是债务人无履行能力,担保人没有其他财产可供履行担保债务,但担保人将该财产无偿转让给他人;二是在债务人未清偿债务之前,担保人无偿转让担保物。
撤销这种行为需要满足两个条件限制:一是财产价格受市场行情影响,稍高或稍低是正常现象,因此不得随意撤销,只有达到明显不合理程度才有可能被撤销;二是买受人具有恶意,即买受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担保人低价出售是为了逃避担保债务。低价买受是人们正常的心理活动,只要受让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担保人低价转让是为了逃避担保责任,即为善意买受。为了保护市场交易安全和善意买受人的利益,这种买卖行为是不可撤销的。
这种行为具有欺骗性,是可以撤销的。然而,严格来说,撤销的对象不是行为本身,而是合同。因此,适用《合同法》第54条的规定,而不适用第74条的规定。
根据《担保法问题解释》的相关规定,担保权人可以与担保人协议处理抵押物,将抵押物归担保权人所有,并抵消相关的债权债务。然而,在同一财产上设有两个或更多合法抵押权的情况下,前面的担保权人与抵押人协议取得抵押物,且损害了后面担保权人的利益时,后面的担保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根据《担保法问题解释》第69条的规定精神,当连带保证人和丧失先诉抗辩权的一般保证人有多个普通债权人时,在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时,与其中一个债权人恶意串通,将全部或部分财产抵押给该债权人,从而丧失了履行其他债务的能力,损害了其他担保权人的合法利益,受损的担保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
股权质押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法律框架下的操作方式。在融资方面,上市公司大股东经常选择将持有的股票作为质押物进行贷款融资,而股权质押作为一种权利质押形式,已经得到了法律的认可和支持。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操作流程,包括签署质押合同和向证券登记机
股权质押评估的必要性。股权质押是以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的权利质押形式,评估过程中需判断股权质押的标的并进行科学计算,以确定质押后股权价值是否减少。审计关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评估则侧重于对质押标的价值的判断。股权质押评估旨在确保股权价值不因质押而
股权质押融资的合法性。根据《民法典》和《担保法》的相关规定,股权质押融资是一种合法的融资方式。企业可以将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进行质押,签订书面合同并办理质押登记。质押后的股票不得转让,但经协商可转让,所得价款需提前清偿债务或提存。对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的
强制执行担保人按揭的车辆时,抵押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抵押权人受偿后,再清偿申请人。第一百五十七条 人民法院对抵押物、质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但不影响抵押权人、质权人、留置权人的优先受偿权。支付令自债务人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书面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