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如何体现的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如何体现的

时间:2024-10-04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648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如何体现的?关于这个问题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下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如果你想知道关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如何体现的这个问题,请跟着小编一起往看吧!马上为你解答。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体现

一、给付不当得利

给付不当得利是指由于给付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利益,因此可以推论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给付是指行为人基于某种目的,积极主动使他人利益增加的行为。不论给付是法律行为还是事实行为,只要受益人在没有合法原因的情况下获得了利益,受损人就有权要求返还不当利益。给付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设立目的在于保护给付行为人的利益,使其有向无原因受益人请求返还不当利益的权利。

二、非给付不当得利

非给付不当得利指的是基于给付以外的事由而产生的不当利益,包括人的行为、自然事件以及法律规定。基于受益者的行为而产生的不当利益主要指侵害他人权益而产生的不当利益,可以是事实行为或法律行为。基于受损者行为的不当利益以受损人为他人之物支出费用最为典型。基于第三人行为的不当利益主要包括债务对债权的准占有人清偿、债权的让与人在让与通知前债务人对让与人清偿、第三人将甲的财物施予乙的财物等。基于法律规定的不当利益是指在一定事实或行为发生时,法律直接规定发生一定利益的效果。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成立要件

一、一方获利

一方获利是指自己的利益有所增加。不当得利的利益主要是指物质利益,不包括精神利益。关于获得利益的方式,可以是法律行为或事实行为,可以是获利者的行为或利益受损人的行为,可以是当事人的行为或第三人的行为,也可以是某种自然事件。无论利益取得的方式如何多样,表现方式可以是消极得利或积极得利。消极得利是指积极财产本应减少的未减少或应增加的未增加,而积极得利则是指消极财产的减少和积极财产的增加。

二、一方受损

一方受损是指因不当得利而导致损失的发生。在给付不当得利中,损失的计算采用财产差额说,即以利益的转移额度来确定损失。而在非给付不当得利中,损失是本应属于他人正常权利的范围,却归于自身名下的利益。

三、获利无法律上原因

获利无法律上原因是指不当得利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对于获利无法律上原因的理解,有统一说和非统一说两种观点。统一说认为不当得利应作统一理解,缺乏法律上的依据应具有统一的意义。非统一说认为不当得利不应作统一理解,应区别给付利益和非给付利益两种情形,分别讨论利益变动是否缺乏法律上的依据。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获利无法律上原因理解为缺乏法律上的依据。

四、获利与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

获利与受损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因果关系的学说,有直接因果关系说和非直接因果关系说两种观点。直接因果关系说认为获利和受损之间必须基于同一原因事实,而非直接因果关系说认为只要受损与获利之间的原因事实具有牵连关系即可。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获利与受损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资不成是否构成不当得利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 公信效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 拾得遗失物拒不归还的处罚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

  •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有期限限制吗
  •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是如何体现的
  • 因债务人不当得利所产生的债务有哪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