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探讨

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探讨

时间:2024-11-19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677
《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围绕着对该条的理解,学界与实务界就无权处分行为之效力展开了热烈而持久的讨论。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一、无效说

根据《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被认定为无效行为的例外。在我国民事立法上,无权处分行为一般应归于无效。

二、效力待定说

根据该条规定,无权处分行为被理解为我国民事立法针对无权处分行为所设置的一般规定,即效力待定行为。其中又存在两种不相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效力待定的无权处分行为是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合同即买卖合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效力待定的无权处分行为应为物权行为即移转标的物所有权。

三、完全有效说

无权处分行为应认定为完全有效的行为,以保护多方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培育交易信用。

笔者赞同完全有效说的观点,因为:

1. 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

为了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无权处分行为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与物权变动有关的处分行为的含义。根据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制背景,不宜笼统对处分行为进行概念界定,而应以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为背景对其进行具体说明。简而言之,在物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指的是对标的物没有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进行的、以引起标的物的物权变动为目的的物权行为;而在债权意思主义和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无权处分行为实际上指的是对特定标的物没有处分权的当事人所订立的、以引起标的物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合同。

2. 物权变动模式的立法选择

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建立在物权与债权作为两种财产权的形态明确加以区分的基础上。在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债权合同仅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不导致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因此,作为无权处分行为的债权合同的效力判断独立于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的判断。

3. 《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的规定

有人认为,《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规定的“出卖的标的物,应当属于出卖人所有或者出卖人有权处分”属于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根据《合同法》第52条第5项的规定,将出卖他人之物的买卖合同认定为无效合同。然而,该条款并非合同法上的强制性规定,因为它仅是倡导性地提出一种立法者认为较佳的模式,并不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产生实质性影响。

4. 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问题

认定无权处分行为为有效行为,并不意味着排除《合同法》第51条的适用。我国动产物权变动通过任意性规定来确定物权变动模式,允许当事人约定选择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物权变动模式。因此,无权处分行为若欲成为生效的合同行为,可以依据第51条规定的权利人追认、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两种途径,使合同自始生效或自无处分权人取得处分权之时起生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不当得利债权能否转让的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不涉及协议或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情况下,不当得利债权可以依法转让。同时,《民法典》对债权转让的规定也进行了明确。违法的债权债务转移是无效的,必须遵守法律规定和债权人的同意。

  • 小三收的财产属于不当得利吗

    小三收取财产是否属于不当得利的问题。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处理权,第三者接受配偶赠予财产的行为侵犯了妻子权益,属于不当得利,应当归还。同时,小三破坏别人家庭关系的行为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进行规制,但当引发虐待、重婚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恶劣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的问题。不当得利案件一般由被告所在地的法院管辖,涉及不动产的才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不当得利的成立要件包括一方受益、他方受损、受益与受损有因果关系以及没有合法根据。文章还提到了如何咨询相关问题的方式。

  • 土地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方法是什么
  • 对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的探讨
  • 无权处分未经追认是无效合同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