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车善意取得民事判决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实施,有很多细节问题没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细化了部分问题。这几日,该解释成为市民关注焦点。记者就市民关心的问题采访了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大连高级合伙人马*龙律师,马律师对该解释作出了详细解读。
机动车、船舶等善意取得有限制条件
【问题】市民陈-先生全款购买一辆二手车,办理了过户登记,结果发现这辆车已经被卖给了孟先生。对方称车辆已经付了全款,但没有办理过户登记。陈-先生认为孟先生没有登记,而自己对车辆已经卖给孟先生的事情不知情,所以车应该归自己所有。
【解析】该车所有权归孟先生所有。《物权法》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即若陈-先生符合受让该车时是善意的、转让价格合理、办理了变更登记,即便孟先生的买卖关系在先,也应当是陈-先生依据善意取得获得该车的所有权。但《解释(一)》对机动车、船舶、航空器等物权变动的善意取得作了特殊规定,如果受让人已经支付对价并取得占有,虽未经登记,但转让人的债权人也不能依照善意取得获得所有权,即本例中由于孟先生已经先行支付了购车款并且实际占有了车辆,陈-先生即无法善意取得该车的所有权。陈-先生想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能通过其与卖方之间的买卖合同追究卖方的违约责任等。
继承的房屋尚未办理过户手续,仍能行使权利人的相应权利
如果您情况比较复杂,本网站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投资不成不构成不当得利的法律定义和构成要件,阐述了不当得利的基本类型包括给付不当得利和非给付不当得利。同时,根据最新资讯,引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法律规定,说明了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返还不当利益。
公信效力在善意取得中的必要性。文章阐述了善意取得中的几个要素:一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的情况;二是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三是有偿转让交易行为;四是完成了法定的公示方法。文章强调在完成公示的前提下,善意取得才能成立,并且针对不同财产类型(动产和不
拾得遗失物的归还义务和拒不归还的处罚,以及不当得利的定义和返还义务。拾得遗失物的人应当归还失主,如果拒不归还则可能构成侵占罪。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获得利益,受益人有返还义务,返还范围视其是否善意或恶意而定。
善意取得与原始取得的区别。善意取得是当无权处分人将财物转让给第三人时,若受让人善意取得该财物,则获得所有权,而原权利人失去所有权。原始取得则是依据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物权,不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善意取得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