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盗物适用善意取得吗
时间:2024-09-04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如果第三人是善意的,并且已经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即使处分权人没有处分权,但是第三人仍然可以取得标的物所有权,这就是善意取得。那么,被盗物适用善意取得吗?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盗赃物的善意取得问题
案情简介
2013年1月,江宁以3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八成新的自行车,该自行车市场价为500元。2013年2月,江宁发现这辆自行车正是他一个月前丢失的那辆自行车,并要求归还。经过争执后,双方一起前往二手车交易市场,老板称这辆自行车是以150元的价格从一男子手中购买的,但并不知道是盗窃物品。邓-斌要求江宁归还自行车,而江宁坚持认为自己已经善意取得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意见分歧
一种观点认为,盗赃物不应适用善意取得。根据我国法律,销售和购买盗赃物是严格禁止的,即使买方出于善意购买赃物,也不能取得该物品的所有权。从我国的立法政策和民众情感来看,盗赃物不应适用善意取得。另一种观点认为,最高人民法院在1958年7月14日的复函中已经承认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
法律解读
筆者支持第二种观点,认为江宁善意取得了该自行车的所有权。在各国立法中,关于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的规定基本相似,即盗赃物原则上不应适用善意取得。我国《民法通则》虽然未明确规定盗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但在1958年7月14日的复函中提到:不知情的买主买得的赃物,如果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渠道购得的,应认定已取得所有权。如果不是从合法渠道购得的,则不能取得所有权。受损失的一方和不知情的买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分担损失。根据该复函,我国已承认对盗赃物有条件地适用善意取得。根据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规定,善意取得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受让人在受让不动产或动产时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不动产或动产依法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无需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对于盗赃物的善意取得,还需要满足另外两个条件:买方并不知情该物为盗赃物;该盗赃物是从市场、商店等合法渠道购得的。根据本案情况,首先,江宁以300元的价格在正规二手车交易市场购买了一辆八成新的市场价为500元的二手车,符合正常物品交易的价格,而且二手车老板本身也不知道该自行车是盗窃物品,因此可以认定江宁并不知情。其次,江宁是从合法市场购买了该自行车。此外,也符合一般情况下善意取得的要件,因此可以认定江宁善意取得了该自行车的所有权。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管辖权问题,以及仲裁裁决的类型、中级人民法院审理撤销终局裁决的方式、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劳动者工作年限的合并计算。对于管辖权问题,文章详细阐述了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时法院应如何处理。同时,文章还明确了仲裁裁决的类型和中级人民法院
-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关系,分析了两者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互相制约的特点。《合同法》和《物权法》对此分别做出了规定,前者旨在保护静态安全,后者旨在保护动态安全和商品交易稳定性。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而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待定状态需要
-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
无权处分赠予合同的效力问题。这类合同属于效力待定的合同,如果经权利人追认或无权处分的人在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合同即为有效。文章还阐述了无权处分的一般法律效果,包括在处分物交付前后的不同情况和法律处理。此外,《民法典》生效和《合同法》废止的规定也有所
-
不当得利的标的物及其返还
不当得利标的物的返还问题,包括其基本原则和特殊情况下的处理方式。除了原有利益外,受益人应返还基于不当得利产生的各种利益的价额,包括获得的标的物和行使权利获得的利益等。当无法返还原物时,应以相应价额作为返还标的物。同时,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价额的
-
不当得利债权能够转让吗
-
小三收的财产属于不当得利吗
-
不当得利管辖法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