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前置问题的理解
时间:2025-06-18 浏览: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一、前置程序的含义
根据《劳动法》第79条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是指劳动争议事实必须经过仲裁程序处理,而不是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必须参与仲裁程序。要求所有当事人都参与仲裁程序只会增加诉讼的负担,与立法的目的和愿望不符。设定仲裁程序前置的目的是为了尽量让劳动争议在专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解决,减轻人民法院的负担。如果仲裁程序存在不当之处,可以在诉讼中进行纠正。
二、追加被诉单位的可能性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19条的规定,对于没有参加诉讼的共同当事人,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参加诉讼。因此,在诉讼阶段是有可能追加被诉单位的。
三、地方性法规的明确规定
一些地方性法规也明确规定了在诉讼阶段可以追加被诉单位。例如,《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劳动局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意见》第16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致,或实际用人单位难以确定,以及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与作出处理的管理单位不一致的,具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均可列为当事人;如果在仲裁时未列入,可以在诉讼中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列为当事人。同样,《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8条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虽然国家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中对此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但是各地法院可以参考山东省和上海市的明确规定,以便快速便捷地解决当事人的纠纷。
四、建议明确相关解释
为了明确劳动仲裁前置问题,建议最高人民法院或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作,制定相关解释,对此问题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更好地指导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工作,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含义
劳动福利待遇纠纷的相关内容。劳动福利待遇纠纷指的是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因福利待遇问题产生的争议。福利待遇包括劳动条件待遇、社会保险待遇和社会福利待遇等。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首先是协商,协商不成可寻求仲裁机构的帮助,必要时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争议的管辖依据
-
公司员工违反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被辞退是否合法
员工因违反公司规定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辞退的合法性,以及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解决途径。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违反公司规章制度造成重大损失时,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公司无理由辞退员工的情况,员工可以通过协商、劳动争议调解、投诉反映、劳动仲裁和法院诉讼
-
两种程序效力的优先顺序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
劳务派遣的定义和概念
劳务派遣的定义和概念,以及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通过两个案例,具体阐述了劳务派遣中的医疗费用赔偿和侵权责任问题,并给出了法律依据和解决方法。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应共同承担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责任。劳动者受伤时,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等途径维
-
或裁或审制度
-
明确劳动争议仲裁的举证责任原则的含义
-
仲裁程序——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