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种类 > 不当得利 >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

时间:2024-01-19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43754

物权取得方式的分类

根据法律规定,物权的取得可以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方式。

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指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权,不依赖于他人的权利和意愿。以下是原始取得的几种情况:

  • 先占:通过先占的方式取得物权。
  • 生产:通过生产创造出的物品取得物权。
  • 附合:通过将物品与他人物品结合取得物权。
  • 加工:通过对他人物品进行加工处理取得物权。
  • 添附:通过将物品附加到他人物品上取得物权。
  • 法院判决:通过法院的判决取得物权。
  • 公用征收:通过政府的公用征收行为取得物权。
  • 没收:通过法律的没收行为取得物权。
  • 罚款:通过罚款行为取得物权。
  • 房屋的建造:通过建造房屋取得物权。
  • 围海造田:通过围海造田行为取得物权。
  • 树木的栽种:通过栽种树木取得物权。
  • 罚没物的法定归属:通过法律规定的罚没物归属取得物权。

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是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的所有权。以下是继受取得的几种情况:

  • 买卖合同:通过买卖合同取得物权。
  • 赠与合同:通过赠与合同取得物权。
  • 互易合同:通过互易合同取得物权。

简单来说,物权的取得方式可以根据是否依赖他人的权利和意愿来划分,如果是依赖他人的权利和意愿,那就是继受取得;如果是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那就是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的区别

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的根本区别在于取得所有权的方式不同。

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是基于法律直接规定而取得的所有权,与他人的权利和意愿无关。以下是原始取得的特点:

  • 独立性:原始取得的所有权是独立的,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愿无关。
  • 法律规定:原始取得的所有权是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的。
  • 例外情况:原始取得的方式包括劳动生产、收取孳息、没收财产、先占、拾得遗失物或发现埋藏物在没有所有人的归属、添附以及善意取得等。

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的所有权,需要原所有人和受领人的意思表示,即双方合意。以下是继受取得的特点:

  • 依赖性:继受取得的所有权依赖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原所有人转让所有权的意愿。
  • 事件或法律行为:继受取得的所有权通常通过事件的发生或民事法律行为的实施而取得。
  • 创设和移转:继受取得可以分为创设和移转两种方式,例如设定抵押权是创设,出卖和赠与是移转。

总的来说,原始取得是基于法律规定直接取得的所有权,而继受取得是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的所有权,需要原所有人和受领人的意思表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 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的区分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原始证据与派生证据(传来证据)的区分。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比派生证据更可靠。法律依据方面,我国三部诉讼法均规定了证据的分类,包括物证、书证等,这些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根据。

  •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的区别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两者之间的区别。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二者在相对人的注意义务、适用场景及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不同。表见代理涉及代理行为的外观,其构成要件包括无权代理、客观上的代理权理由等,但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和善意判断不明确

  • 房产过户后的诉讼时效

    房产过户后的诉讼时效问题。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产权纠纷的返还请求不受限制,其他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超过二十年,法院不予保护。同时,证据收集对于房屋产权纠纷的诉讼至关重要,包括房屋产权凭证、来源证明等。当事人应注意提供证据的原始证件以增加胜诉几率。

  • 高利贷的法律标准
  • 担保人申请反担保人诉中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
  • 刑事辩护律师的犯罪定位标准是什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