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转贷罪是指以转贷牟利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并获得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该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等借款人。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并获得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刑罚如下:
1、自然人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巨大,则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单位犯罪: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对于高利转贷罪的追诉标准如下:
1、个人高利转贷: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在五万元以上,应予追诉。
2、单位高利转贷:如果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应予追诉。
3、即使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高利转贷受到过两次以上行政处罚,并再次进行高利转贷行为的,也应予追诉。
反贪局的法律地位及行政监督。反贪局是设立在检察院内的机构,属于司法监督范畴。行政监督方法包括检查、审查、调查等,其作用在于提供实践依据、预防和纠正违法行为以及保证执行法律。通过行政监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销售未遂的行政处罚程序及原则。对于销售未遂的轻微违法行为可不予处罚,构成违法行为则采取相应措施。行政处罚程序包括调查取证、告知权利、听取陈述等步骤。执行行政处罚时应遵守当事人自觉履行、不停止执行等原则,可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处罚决定得到履行。
公司不支付工资的情况下,劳动者如何申请劳动仲裁及要求赔偿的问题。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扣留劳动者工资,如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支付工资及经济补偿,并可要求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通过电话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包括要求单位补缴社保、支付
社会保险劳动仲裁的时效问题。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追究期限为违法行为发生或持续后的特定时间段,而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