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清偿途径是指解除债权债务关系的方法,主要分为正常途径和特殊途径。
正常途径是指债务人按约定履行债务时采用的方法。例如,企业可以使用现金或银行存款全额偿还银行贷款,支付供货厂商的应付货款,或者用合适的产品或劳务偿付预收货款等。
特殊途径是指由于债务企业暂时的偿债能力或约定条件的变更等原因,无法按约定履行债务时采用的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1. 协商:债务人因自身原因无法按时履行债务,经与债权人协商,债权人同意延期偿还并免除债务人违约责任。协商是一种鼓励的和解纠纷方式,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业务关系并节省开支。
2. 调解:债务人无法与债权人协商一致时,可以通过中间人调解,促成双方达成新的协议解决债务纠纷。调解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政策规定,并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达成协议。
3. 仲裁:双方将争议交给第三方或专业仲裁机构做出裁决,双方有义务履行的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虽然仲裁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作为法律制度,仲裁裁决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力。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4. 判决:当双方无法通过协商等方式解决债务纠纷时,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债务纠纷。判决结果可能要求债务人履行原有债务或向对方支付违约金和赔偿损失。判决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应自动履行,否则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1. 货币偿还:以货币直接清偿债务,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或现金支付。
2. 以应收账款抵消债务:债务人可以使用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来抵消债务。
3. 以股份或债权偿还债务:债务人可以使用公司股份或债权来偿还债务,但需经债权人同意。
4. 以劳务偿还债务:债务人可以以提供劳务的方式来偿还债务,但需与债权人达成约定。
在企业债务清偿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实际履行原则:债权人和债务人必须按照合同约定的标的物履行各自的义务,不能以其他方式替代合同的履行,除非出现不可抗力等情况。
2. 全面履行原则:债务人必须按合同约定的期限和方式履行债务,不得随意提前、迟延或更改履约方式,以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 协作履行原则:债权债务双方应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共同履行各自的责任,保证合同的履行。
4. 强制履行原则:债务人对到期债务不履行且不属于例外责任的,执法机关可以强制其履行,直至破产清算。
5. 履行的效益原则:债务人可合理选择偿债期限和方式,使债权人不受损失,同时符合法律规定。
公司破产的法律特征,包括破产程序的设立目的、破产条件的界定以及申请破产的具体情况。当公司作为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将启动破产程序。破产条件具体指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已丧失清偿能力。
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债务人破产能力以及破产原因的审查。对于债权人债权合法性审查,必须严格对待未经生效法律文书确认的债权。债务人破产能力的审查包括企业法人的身份和是否有可执行财产。在初步审查破产原因时,应采用一元化标准,以“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为唯一原
抵消权的定义、条件和抵消通知的要求。当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时,可以进行债务抵消,即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清偿,实现债务消灭。债务人主张抵消权需满足多种条件,如双方互负债务、债权均已到期、债务同种类或同一性质等。同时,债务人发出抵消通知时不得附加条件或期限。
国有企业破产申请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相关规定,国有企业在申请破产前需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破产的原因包括企业经营不善、严重亏损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G市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债务,可申请破产,并根据破产程序处理租借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