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份之债是指债的一方当事人为多数,且多数人一方的当事人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或者分担义务的债。按份之债包括按份债权和按份债务。
按份债权是指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情况下,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的情形。根据《民法通则》第86条的规定,债权人为二人以上的,应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
按份债务是指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情况下,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的情形。根据《民法通则》第86条的规定,债务人为二人以上的,应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
连带之债是指债的当事人一方为多数,且多数人一方的各当事人都有权请求对方履行全部债务或者都负有向对方履行全部债务的义务,全部债权债务关系因债务的一次性的全部履行而消灭的债。因此,连带之债的多数人一方相互问有连带关系。
连带债权是指债权人一方为多数且有连带关系的情况下,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的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
连带债务是指债务人一方为多数且有连带关系的情况下,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87条的规定,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
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区别主要在于二者的效力不同。
按份之债的效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各债权人的债权或各债务人的债务各自独立,对某一债权人或某一债务人发生效力的事项,对于其他债权人或债务人原则上不发生影响。各债权人只能就自己享有的份额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履行,无权请求债务人履行全部义务;各债务人只就自己分担的义务份额向债权人履行,对于其他债务人负担的义务份额不负履行责任。
2. 各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债权债务是基于同一原因产生的,相互之间在一定情形下,也有一定关联。例如,各按份债权人或债务人可作为共同诉讼人起诉或应诉。在因合同产生的按份之债中,当事人解除合同的,须由一方当事人全体向另一方当事人全体为之。多数人一方的某一当事人不得单独向另一方主张解除合同。
连带之债的效力分为外部效力与内部效力两个方面:
1. 外部效力是指有连带关系的一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在连带债权中,各债权人均有权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全部给付,债务人也得向任一债权人履行债务。任一债权人接受债务人的全部履行后,其他债权人的债权也就同时消灭。在连带债务中,各债务人均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债权人得同时或者先后请求债务人全体或部分或一人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
2. 内部效力是指有连带关系的一方当事人间的关系。连带债权的各个债权人都有权请求和接受债务人的债务履行,但在各个债权权人只能享受自己得享受的权利份额。接受债务人的履行超过自己得享受的权利份额的债权人,应当按债权人之间的权利比例返还给其他债权人。连带债务的各债务人都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但在各债务人之间,各债务人是按照一定份额分担债务的。清偿债务超过自己应分担的份额的债务人有权向其他债务人追偿。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事立法,借出教师资格证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构成需满足主观过错、行为违法性、实际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条件。责任人需是两人或多人,且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当事人约定。同时,连带责任的客体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债务原因的不同、偶然间的债务联系、给付内容的不同以及独立清偿义务等。与连带债务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各债务之间无共同意思联络,给付内容和数额也不同,且债务人各自负有独立的清偿义务。
担保法第十八条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定义和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清偿的担保形式。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但对债权人更为有利。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主债务履行期限和主债务人的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件,包括债务人的资格、债务标的的同一性和具备共同目的。债务人需为两个以上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债务标的要求相同并具备共同目的。共同侵权是构成连带债务的原因之一,但侵权行为的债务主体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关于债务标的是否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