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损害赔偿是指加害人因侵权行为对他人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的民事责任,包括给付金钱或实物补偿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损害赔偿是最主要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侵权损害赔偿遵循以下原则:
全部赔偿原则意味着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根据行为所导致的实际财产损失的大小确定,对全部损失应予以赔偿。换句话说,赔偿金额应限于实际损害的范围,损失越大,赔偿金额就越高。然而,全部赔偿原则受到损益相抵和过失相抵规则等限制。
损益相抵是指赔偿权利人因同一原因受到损害而获得利益时,应从损害金额中扣除所获利益,赔偿义务人只需支付差额,以确定赔偿责任的范围。
财产赔偿原则意味着无论侵权行为导致财产损害、人身损害还是精神损害,都只能通过财产赔偿进行补偿,不能采用其他方式。
停止侵害是指侵权人终止正在进行或持续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排除妨碍是指侵权人消除由其行为引起的妨碍他人权利正常行使和利益实现的客观事实状态。
消除危险是指侵权人消除由其行为或物件引起的现实存在的可能对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紧急事实状态。
返还财产是指侵权人将其非法占有或获得的财产移交给所有人或权利人。
恢复原状是指使受害人的财产恢复到受侵害之前的状态。适用此种责任形式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能性,即受损害的财产在客观上具有恢复的可能;二是必要性,即受损害的财产需要恢复原状。
消除影响是指侵权人在其不良影响所及范围内消除对受害人不利后果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是指侵权人在其侵害后果所及范围内使受害人的名誉恢复到未受损害的状态。消除影响适用于侵犯人格权如隐私权、肖像权的民事责任;恢复名誉则专属于侵犯名誉权的民事责任。
教师资格证借给别人办资质是否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的问题。根据中国的民事立法,借出教师资格证需要承担连带责任,连带责任的构成需满足主观过错、行为违法性、实际损害及因果关系等条件。责任人需是两人或多人,且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或当事人约定。同时,连带责任的客体
公安立案定性诈骗罪的依据,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诈骗罪侵犯的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表现为使用欺诈手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
连带债务的成立要件,包括债务人的资格、债务标的的同一性和具备共同目的。债务人需为两个以上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或法人,债务标的要求相同并具备共同目的。共同侵权是构成连带债务的原因之一,但侵权行为的债务主体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关于债务标的是否可分,
按份之债与连带之债的联系与区别。按份之债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按份额分享权利或分担义务,各自独立。而连带之债中,债权人和债务人有连带关系,一方履行全部义务,其他方的债务也随之消灭。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效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