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是企业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产物,存在于各个方面,如技术、生产和经营等部门。为了实现对商业秘密的统一协调、管理和监控,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根据企业规模和商业秘密管理任务的需要,可以组建商业秘密管理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企业法律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其他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于小企业或商业秘密相对较少的企业,也可以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不论采取何种组织管理模式,都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权力相对集中,明确赋予保密机构对商业秘密的统一管理权,避免政出多门形成内耗和管理死角;二是设定职责权限,明确规定保密管理责任人、保密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管理责任,积极创造管理条件,维护其管理权威;三是强化管理素质,通过选拔、培训等渠道,增强保密管理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打造一支忠诚、可靠、专业、干练的管理队伍。
用制度保护商业秘密是法律认可的重要措施,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商业秘密保护的规章制度应根据商业秘密的产生、复制、存储、传递、使用和保管等运行轨迹,以有效控制接触范围,消除泄密隐患为主要目的制定。
保密制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企业章程中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原则规定;企业商业秘密管理规定;单项保密规定和保密协议。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主要包括:商业秘密载体保密管理制度;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制度;涉密人员管理制度;办公自动化管理制度;涉密会议、涉密活动管理规定;对外接待管理规定;对外合资、合作保密管理规定;对外宣传及广告策划保密规定;重点事项保密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商业秘密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核心商业机密,一旦被他人窃取,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平时就应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维护自身利益。如果发生商业秘密侵犯行为,应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仲裁具备自愿性、公正性、及时性、经济性、保密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能够迅速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商业信誉。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确保得到有效履行。因此,仲裁在解决争议中具有重要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企业要从规范管理出发,及时和职工签订保密协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才算是商业秘密,才能受到法律保护。企业在与职江签订劳动合同时,也可以专门加进保守商业秘密的条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学会利用法律手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