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拆迁人申请对拆迁信息进行公开,并不一定能够让补偿标准提高,但是一定有助于保障被拆迁人的利益,确定房屋拆迁补偿的标准、拆迁的范围等的内容。
信息公开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
在征地拆迁案件中,被征地人、被拆迁人享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为了更好的维护公众的合法权利,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行政诉讼法》等法律中也对公众的知情权予以明确的保护,对于侵犯公民知情权的行为予以禁止。
根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
第九条:行政机关对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
(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
(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
(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
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与征地拆迁补偿有关的信息,包括:
(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
(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
(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
(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
(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
(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
(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行政机关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应当根据以下情况作出答复: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获取该政府信息的方式和途径;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三)依法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或者该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对能够确定该政府信息的公开机关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该行政机关的名称、联系方式;
(四)申请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作出更改、补充。
征地拆迁中涉及的主要主体及其职责。包括拆迁人、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拆迁实施单位、拆迁评估机构、房屋拆除单位和拆迁管理部门等。同时,文章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征地拆迁主体的相关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征收与补偿等方面的内容。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
被拆迁人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包括提交信息公开申请、掌握强拆证据并向公安报警、提起拆迁诉讼等。针对某市A公司遭遇的强拆事件,通过法院诉讼,最终确认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违法认定和强拆行为的违法性,并判决赔偿损失。法律依据主要是《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
旧城改造拆迁项目的补偿标准。补偿包括被征收房屋价值、搬迁和临时安置以及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被征收人可选择货币补偿或房屋产权调换,并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协议内容包括补偿方式、金额、安置用房等条款。
经营性养殖场拆迁补偿标准的问题,涉及停产停业损失和搬迁费等方面。邢女士的养殖场被划入拆迁范围,因补偿款数额较低引发纠纷。维权过程中,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务院行政裁决等方式,最终使地方政府意识到行政强拆存在问题并愿意按照标准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