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国有土地征地是否存在给予补偿

国有土地征地是否存在给予补偿

时间:2024-03-20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4441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有土地是指归国家所有的土地,国有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交易的,国家可以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那么国有土地征地存不存在给予补偿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国有土地征地的补偿问题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提前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情况,征收国有土地上的建筑物时,应当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然而,对于土地本身并没有补偿的规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八条的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当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时,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1. 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2.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3.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业的需要;
  4. 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5. 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被征收人以下补偿:

  1. 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2.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3. 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市、县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制定补助和奖励办法,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助和奖励。

房屋征收调查登记的内容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当组织调查登记工作。调查登记可以由房屋征收部门独立完成,也可以委托房屋征收实施单位、街道办事处等基层政府组织、居民委员会等组织来完成。调查登记应当在房屋征收决定作出前,并且在房屋征收补偿方案拟订前完成。

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房屋权属情况,即被征收房屋的物权归属;
  2. 区位情况,区位对于房屋的价值有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估房屋价值时,区位因素是必要考虑的因素;
  3. 用途,即房屋的用途,可以是居住、商业、工业或其他。在实践中,房屋用途的认定标准常常是争议的焦点,是登记用途还是实际用途;
  4. 建筑面积,确定房屋价值必不可少,是一个重要因素;
  5. 建造时间、结构、新旧程度、楼层、朝向、周围环境等状况,对补偿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6. 常住人口情况,包括户籍、实际居住、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等情况;
  7. 其他,如房屋装修、附属物、种植物(如名贵植物)等,都应当如实调查登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 如何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及取得方式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

  • 我国土地管理实施垂直管理
  • 衡水土地使用税税率的计算方法
  • 土地使用权变更的范围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