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制土地的一种使用权,在购买和出售方面可以签订买卖协议,并且不需要政府进行手续审批。只要有协议和证人证明,这个协议就是有效的交易协议。然而,农村承包土地是不可以买卖的,只能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自愿流转,可以签订转包或转让合同。在转包后,土地收益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存在地契,并且双方具备土地流转资格,土地协议是有效的。但是,如果转让存在争议、没有地契或国家需要征用,那么协议将没有法律效力。
无论签订何种土地协议,土地的性质不能擅自变更,任何变更都必须经过合法的手续。
在签订土地转让合同之前,需要核实转让方的转让主体资格。转让方必须是国有土地使用证上载明的土地使用者。如果土地使用者是国有或集体单位,还需要提交资产处分权机构出具的同意转让的证明。同时,转让方也需要仔细审查受让方的资信能力,包括银行资金证明和是否存在重大债务纠纷等情况,以免导致土地使用权转让后无法收回资金。
在转让前,应对土地转让价格进行评估。如果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市、县人民政府享有优先购买权。因此,当价格低于市场价时,转让方不能卖出,受让方也不能购买。此外,如果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市场价格不合理上涨,市、县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特别是当转让方为国有单位时,国有土地及相关资产必须经过法定估价机构的评估,并得到国土部门的确认。
受让方必须关注拟转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瑕疵问题。在签订转让合同之前,必须调查国土部门和房地产主管部门,核实土地是否存在抵押或被采取司法限制的情况。鉴于土地权属和相关争议的调查不容易,加之受让方的履约能力难以判断,双方应明确相互提供担保。
转让合同中应明确土地用途及相关条件是否可以变更,变更的程序和费用负担。需要明确的是,有些情况下,即使不改变土地用途,也需要改变出让合同中规定的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率等用地条件。
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人或共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当土地使用者转让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时,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也随之转让。然而,作为动产转让的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除外。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效力适用于地上建筑物,除非另有约定。未达到规定开发程度的国有出让土地不得转让,划拨的国有土地上没有地上建筑物也不得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的转让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如果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分割转让,必须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管理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办理过户登记。
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分割原则,强调严格保护离婚妇女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家庭成员均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分割时需考虑土地的实际情况,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经营和管理为原则,同时保护承包土地的整体功能,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效益。
办理土地使用证申请的相关流程和注意事项。申请时需确保数据编号与土地登记表一致,国有土地使用证由国家土地管理局统一监制,包括土地使用者名称、用途等详细内容。办理需提供房改房、商品房等相关资料。国有土地使用证对房地产物权完整性、转让中的法律效力和房地产价
农村土地确权和宅基地纠纷调解的法律原则和程序。遵循先行政后司法的原则,未经政府调解的法院不予受理;在纠纷解决前,土地要保持现状;重视双方协议,但小产权房不受法律保护;考虑双方意见协调现有政策和过去政策冲突时的情况;土地纠纷处理需秉持法律为基础、兼顾各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产生和取得方式,包括在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设立的情况。国家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通过土地出让、划拨、征收和承包等方式取得,而集体所有土地上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则可通过村民委员会批准、村民大会决议和村民个人自愿等方式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