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无法达成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导致纠纷的情况。
指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承租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后,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规定的搬迁期内拒绝搬迁,导致纠纷的情况。
(1) 行政裁决:当事人可以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申请行政裁决。若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为被拆迁人,则由同级人民政府裁决。裁决内容应包括补偿方式和金额、安置用房面积和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期限等。裁决应在收到申请后30日内作出。
(2) 提起行政复议:若拆迁当事人对裁决不服,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60日内向作出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接到裁决书后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强制拆迁:若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的裁决,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拆迁可以由房屋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责成相关部门执行,或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依法成立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此类纠纷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若拆迁当事人未达成仲裁协议,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宅基地土地转让纠纷的处理方法。包括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不成可向受理机关提出处理申请或向上级申请复议或诉讼。同时介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土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在处理宅基地权属争议时,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村民合法权益
小产权房的法律性质及其影响。小产权房是在农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其产权证由乡政府或村委会颁发,存在产权纠纷和法律风险。由于其开发建设过程缺乏监管,质量问题和产权手续问题较为突出。遇到拆迁时,小产权房难以获得相应的补偿。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小产权房涉及
拆迁赔偿房产是否具备抵押贷款的可能性。依据相关法律规定,拆迁赔偿房产如具备产权无异议,可登记抵押作为债务的担保。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安置房买卖纠纷的处理方式以及最新的抵押物规定资讯。
村民委员会未经村民大会同意擅自提留征地补偿款行为的法律责任问题。该行为被视为违法犯罪行为,并涉及法律依据和相关后果。文章还介绍了村民权益的保护措施以及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在干预村民自治事项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