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债务抵消是什么意思
就是指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也有债权债务关系,且保证人作为债权人。
哪些债务是不能抵消的
一是性质上不可以抵消,例如不作为债务、提供劳务的债务以及抚恤金、退休金、抚养费等与人身不可分离的债务;
二是法律规定不可以抵消,比如禁止强制执行的债务,必须保留被执行人的生活必需品,因故意侵权行为所发生的债务,此种债务如允许抵消,有违公序良俗;约定应向第三人为给付的债务;
三是当事人特别约定不可以抵消的。债务能不能抵消您拿不准的时候,最好能找律师朋友咨询一下,以便更好的维护您的权益。
一、债务相互抵消的条件
债务相互抵销,是指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又互享债权,以自己的债权充抵对方的债权,使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在等额内消灭。债务相互抵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抵销发生的基础在于当事人双方既互负债务,又互享债权,只有债务而无债权或者只有债权而无债务,均不发生抵销。
(2)当事人双方互负的债权债务,均须合法,其中一个债为不法时,不得主张抵销,
(3)按照合同的性质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债权不得抵销。
当事入主张抵销的,必须以意思表示为主,该意思表示以口头或者书面通知对方时发生效力,对方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通知到达其法定代理人时发生效力。
抵销不得附条件或附期限。附条件的抵销只有条件成就时才能实行。而条件有可能不成就,附期限的抵销在期限尚未到来时也不能实现,抵销附条件或者附期限,使得抵销不确定,不符合抵销制度设立的目的,并有可能损害一方当事人的权利。
在当事人双方债权债务互为相等的情况下,抵销产生合同关系消灭的法律后果,但如果债务的数额大于抵销额,抵销不能消灭合同关系,而只是在抵销范围内减小债权。
抵销制度,一方面免除了当事人双方实际履行的行为,方便了当事人,节省了履行费用。另一方面,当互负债务的当事人一方财产状况恶化,不能履行所负债务时,通过抵销,起到了债的担保作用;特别是当一方当事人破产时,对方履行交付的财产将作为破产财产,而未收回的债权要在各债权人间平均分配,显然不利于对方当事人,而通过抵销,可以便对方当事人的债权迅速获得满足。我国破产法第33条规定:“债权人对破产企业负有债务的,可以在破产清算前抵销。”
二、免除保证责任的法定理由是什么
《担保法》第23条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担保法》第25条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之日6个月。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债权人已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担保法》第26条,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法定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期间是从主债务人履行债务届满时始,止于保证人和债务人约定的某个期限的最后一日。
免除保证责任的事由,应为法定事由或由法定允许约定的事由。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
主债权转让的条件。首先,主债权的转让必须在保证期间内进行;其次,转让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包括合法有效的主债权、可转让的债权、书面协议和遵守主合同或保证合同的约定;最后,主债权人应将债权转让通知主债务人,并且债权转让不得增加债务人的负担。如果转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