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票据法规定,保证人是指具备代为清偿票据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个人。国家机关、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不能担任保证人,除非法律另有规定。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保证人对合法取得票据的持票人所享有的票据权利承担保证责任,但被保证人的债务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无效除外。同时,保证人应与被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如果票据到期后无法得到付款,持票人有权向保证人请求付款,保证人应当足额付款。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票据保证人所承担的责任及性质如下:
根据保证的一般原则,任何具备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或自然人都可以担任票据保证人。然而,由于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程度有限,个人作为票据保证人的情况相对较少,更多的是金融机构等法人组织。
票据保证人应当是该票据债务人以外的人,票据债务人不能充当同一张票据的其他债务人的保证人。这是因为保证人的目的是增强票据的信用,保证票据债务的履行。如果由票据债务人担任同一票据的保证人,就变成了债务人自己保证自己履行债务,失去了保证的意义。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
票据保证人的连带责任。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在于与债务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范围包括票据金额、利息和费用等。与一般保证中的补充责任不同,票据保证中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无需先向被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可直接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此责任旨在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
我国法律关于担保责任失效时间的规定,详细介绍了担保人在担保责任失效时间方面的法律规定。文章还介绍了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不同情形,包括提供可供执行财产情况、债权转让、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债务转让以及主合同变动等。同时指出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变更主合同内容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