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后,请求主债务人偿还,法律上称之为“保证人追偿权”。实践中,因主债务人拖延或拒绝履行债务,导致担保追偿权纠纷也十分常见。为维护保证人的合法权益,笔者结合实践就行使追偿权的注意事项总结归纳如下:
保证合同属于从属于主合同,保证人是否承担保证责任及享有追偿权涉及主合同是否有效以及债务人抗辩权的正常行使。故应确保债权人经过法院诉讼程序。
保证人通过法院判决书中明确享有追偿权的,在承担保证责任后,无需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直接依法行使追偿权,并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申请强制执行需向法院提供承担保证责任的事实证据及判决书。
具体依据为《担保法》解释第42条第1款“人民法院判决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或赔偿责任的,应当在判决书主文中明确保证人享有担保人第32条规定的权利。但如判决书中未予明确追偿权的,保证人只能按照承担责任的事实另行提起诉讼。
故保证人在债权人提起诉讼后也要积极应诉,就债务履行及追偿权明确抗辩,确保法院审查、确定,避免承担责任后还需另行诉讼,浪费时间、金钱。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过程中,应注意自行承担的保证期间以及主债务履行的诉讼时效。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的抗辩权。因保证人未主张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追偿,除主债务人同意给付,否则不会得到法院的支持。
存在多个保证人时,如债权人仅就单一保证人主张权利的,可以申请法院追加其他保证人为共同被告,要求共同承担保证责任。另根据担保法解释第20条第2款“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不能追偿的部分,有个连带保证人按其内部约定比例分担”。要注意实际履行保证责任后,向债务人及起-亚保证人追偿是有先后顺位的。
另为保证自身权益,签订保证合同期,保证人尽量争取明确债权债务不得转让,并尽量提供债务人可供执行财产线索,以减少承担保证责任的范围及相关风险。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连带共同保证人的多重追偿权条件。保证人追偿权的成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了保证责任、因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使主债务人免责、保证人的履行没有过错。在连带责任中,权利人有权请求部分或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实际承担责任超过自己责任份额的连带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