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作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保证,以确保债权能够得到实现或债务能够得到清偿。成为债务保证人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根据担保法第7条规定,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代为清偿不仅包括代为金钱性质的清偿,还包括代为履行其他给付义务。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形式包括代为履行债务和承担债务不履行责任。如果保证人不能实际代为履行非金钱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解释》第13条规定,保证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担保法对保证人资格的基本要求并非强制性规定,因此不能以保证人不具备代偿能力为由认定保证合同无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担保法解释》第14条规定,不具备完全代偿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自然人,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自己没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公民都可以作为保证人。最高人民法院在《担保法解释》第15条规定了五种类型的“其他组织”:
成为保证人不仅需要具备积极条件,还需要具备消极条件。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某些组织不得担当保证人,或者只能在一定条件下担当保证人。这些组织包括:
国家机关享有国家财政预算拨付的经费,这些经费只能用于履行其所承担的相应国家职能和支付工作人员的工资,不能用于任何经营活动,包括为他人提供担保。然而,在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时,经过国务院批准,国家机关可以作为保证人。
为了公共利益而设立的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与社会公益事业无关的经济活动。根据我国《担保法》第9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
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是指企业法人下设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分公司、分厂、销售部等,具有一定的对外经营权。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指企业法人所设立的、没有对外经营权的内部职能部门,如公司的人事部、财务部、车间等。
由于企业的职能部门既不具有法人资格,也不具有对外经营权,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其名义对外进行经济往来,包括提供保证。如果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有其法人的书面授权,可以在授权范围内提供保证。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问题。在一般保证中,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同样适用此规定。此外,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涉及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的情形。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
民间借贷中多个连带共同保证人的责任认定问题。在担保法规定下,多个当事人对同一债务提供连带保证时需共同承担担保责任。文中提到了保证合同的约定、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不可撤销保证的性质以及保证人的连带共同担保责任。各担保人需按约承担连带共同担保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