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担保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根据第二十六条规定,如果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债权人有权在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前款规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人可以免除或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况包括以下几种:
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但未经保证人同意,保证人对未经共同同意转让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民法原理,债务人经债权人同意可以转让债务。然而,债务的转让导致主合同的主体发生变化。与主合同的债权转移不同,债务转移必须经过保证人的同意,才能使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即保证人未同意新合同的保证,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在保证期间,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主合同,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主合同的变更不仅涉及合同主体的变化,还包括合同内容和合同客体的变更。主合同的变更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形成新的合同关系,而保证人所保证的是原合同的债权债务关系。如果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即保证人未同意新合同的保证,保证人将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未经保证人同意达成还款延期协议后保证人是否继续承担保证责任的批复中也有类似规定。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或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情况下,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目的是促使债权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保证人长期处于可能承担保证责任的不利状态。同时,债务人的偿还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如果债权人不及时行使债权,当债务人丧失履行能力后,保证人将无法实现对债务人的追偿权,不利于保护保证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保证中,债权人必须行使诉讼上的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才能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如果债权人仅对债务人主张权利,而未对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因此,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只要求债权人对保证人主张权利,如债权人书面通知、保证人书面承诺或债权人与保证人达成的书面履行协议等,不需要起诉或申请仲裁。
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如果债权人未在约定的保证期间内或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可以免除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与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一致,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的自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六个月。不同之处在于,在一般保证期间,要求债权人对债务人起诉或申请仲裁,其保证期间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而在连带责任保证期间,只有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才对保证人产生保证责任的效力。如果债权人仅对债务人请求履行,而未对保证人请求履行,保证人将免除责任。因此,在连带责任保证中,只要求债权人对保证人主张权利,如债权人书面通知、保证人书面承诺或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达成的书面履行协议等,而不需要起诉或申请仲裁。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