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任何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享有诉权,即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诉权是一项程序性权利,与胜诉权是一种实体性权利有所区别。胜诉权是指在经过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确认后,实际享有的民事权益。因此,保证人在没有承担保证责任之前不能直接起诉债务人,第一种意见混淆了诉权和胜诉权的概念。
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基于追偿权的角度来看,保证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人应当有权直接起诉债务人。虽然债权人也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但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并未免除。如果债权人在未主张权利的情况下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可能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如果债务人已无财产可供履行,则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侵害。因此,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应当赋予保证人提起诉讼的权利。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如果保证人没有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追加债权人作为第三人。因为在保证债权纠纷中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具体处理时,如果查明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应判决债务人向第三人债权人履行义务。如果债权人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放弃债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关系消灭,则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也消灭。此时,保证人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保证人的诉讼请求,以终结诉讼。
个人应对债务危机的法律措施。包括分期支付或抵押物偿还、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以及申请破产进行清算等方法。同时,也介绍了常见有效的个人债务追讨手段,如法律手段和私立手段。当债务人不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应通过合法方式向法院起诉,强制债务人清偿债务。在法律许可的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
破产管理人是否可被债权人起诉的问题。根据破产法规定,破产管理人负责管理债务人财产,债权人或债务人对债权表有异议可向法院提起诉讼。但实务中存在关于谁可代表债务人起诉的难题,不仅限于破产管理人,还可能涉及法定代表人、董事会和股东等。文章提出了关于主体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