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任何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都享有诉权,即有权以自己的名义作为原告提起诉讼。诉权是一项程序性权利,与胜诉权是一种实体性权利有所区别。胜诉权是指在经过人民法院诉讼程序确认后,实际享有的民事权益。因此,保证人在没有承担保证责任之前不能直接起诉债务人,第一种意见混淆了诉权和胜诉权的概念。
保证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利害关系,基于追偿权的角度来看,保证人在债务履行期限届满时,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人应当有权直接起诉债务人。虽然债权人也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但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并未免除。如果债权人在未主张权利的情况下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可能承担保证责任。同时,如果债务人已无财产可供履行,则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必将受到侵害。因此,在债务人有履行能力而债权人不主张权利时,应当赋予保证人提起诉讼的权利。
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如果保证人没有将债权人列为第三人,人民法院应当依职权追加债权人作为第三人。因为在保证债权纠纷中通常涉及三方当事人,即债权人、债务人和保证人。具体处理时,如果查明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应判决债务人向第三人债权人履行义务。如果债权人在诉讼中明确表示放弃债权,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主合同关系消灭,则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也消灭。此时,保证人可以申请撤回起诉,或者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保证人的诉讼请求,以终结诉讼。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以及疫情期间房贷延期的问题。保证人的保证期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未约定则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疫情期间,房贷延期时间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申请延期,并支付可能的逾期利息。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在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