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来充当保证人的资格条件,首先应是成年人,小于十八周岁或智障、精神疾病人一般不能充当保证人。原因在于这些人可能会被法律认定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明确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条件。其次,是有能力偿还借款的人。一旦发生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款,保证人就会面临着承担偿还责任。所以,保证人的偿还能力非常重要。比如,保证人有自己独立的财产、收入等。
基于上述法律对保证人资格条件的规定,借款人的亲戚朋友只要符合保证人的基本条件,都可以充当保证人。
对于出借人来讲,为了保证借款能按时偿还,当有保证人时,需要对保证人的情况作相应的了解。比如,保证人的工资收入、财产状况甚至是信誉情况等有一个相应的了解。
另外,公司、企业等一般也可以作为保证人。如果是公司、企业作为保证人,需要了解公司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实力等情形。需要注意的是,国家机关,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企业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作为保证人。
同时还想建议,因为保证从法律上来讲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情形,连带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债权的实现,所以,可优先考虑采取连带责任保证的方式。
在具体操作时,应由保证人在借款单据上或者另行订立保证合同,注明保证方式。即注明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如果没有注明保证方式,保证人应当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