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票人应向付款人或代理付款人提出挂失止付申请。申请时需填写挂失止付通知书,其中包括票据丧失的原因、票据的种类、编号、票面金额、付款日期、付款人名称、挂失止付人姓名、联系地址等。
失票人在通知挂失止付后,需向人民法院申请公示催告或提起诉讼。如果申请被人民法院受理,法院应在12日内以止付通知书形式通知付款人停止支付。
如果付款人在12日内未收到法院止付通知书,并且有他人持有丧失的票据要求付款,付款人在付款的情况下不承担任何责任。
失票人需向票据付款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出公示催告申请,付款地包括银行汇票的代理付款人或出票人所在地、银行本票的出票人所在地、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人所在地以及支票的付款人所在地。
法院在审查决定公示催告后,通知票据付款人暂停支付,并在3日内以文字形式发出公告,督促利害关系人申报权利。公示催告的时间由人民法院决定,但不得超过60日。在公示催告期间,票据的转让行为无效,付款行和代理付款行不予付款。
利害关系人可以在公示催告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符合条件的申报将被法院裁定终结程序,并向申请人和付款人发出通知,票据权利人可以凭法院通知向付款申请人请求付款。
如果公示催告期间无人申报权利,申请人应在申报权利期满次日起一个月内申请法院做出判决。人民法院根据申请人的申请,宣告票据无效。失票人从判决公告之日起重新获得票据权利,并有权要求付款人付款。
如果公示催告的权利申报人与付款人的权利发生冲突,申请人或付款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失票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旦诉讼被受理,公示催告程序即终结,申请人和付款人将被通知,并转入民事诉讼程序。在普通诉讼中,持票人在票据丧失期间的转让行为只要符合票据法规定的条件和方式,转让行为有效,善意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受到保护。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
票据保证人的连带责任。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在于与债务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范围包括票据金额、利息和费用等。与一般保证中的补充责任不同,票据保证中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无需先向被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可直接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此责任旨在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
我国法律关于担保责任失效时间的规定,详细介绍了担保人在担保责任失效时间方面的法律规定。文章还介绍了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的不同情形,包括提供可供执行财产情况、债权转让、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债务转让以及主合同变动等。同时指出债权人和债务人在变更主合同内容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