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震楼神器”应对楼上扰民是否合法
购买者“邻居比以前收敛了”
“我也不是很肯定效果,不过确实比之前收敛了,不知道是因为吵过还是马达的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买家刘先生说。
刘先生表示,他楼上住的是一对夫妻、一个两岁孩子和一个老人,两三个月前刚搬过来。“刚开始我们上去沟通过,因为那时候忍了挺久才上去说的,可能态度不太好。”刘先生说,“第一次上去沟通后,一直没有改善。”
有一次,在周末晚上快十二点了,楼上传来频繁跑动的声音,刘先生上楼和对方交涉,但很快便吵了起来。后来他们叫来警察,“警察也知道怎么一回事,一味做和事佬,他没法管,而且也不理解你的感受,认为小孩子跑就是正常的。”刘先生说,无奈之下他只好上网买了一个震动马达,试试效果。
在淘宝网上搜索“防楼上噪音”关键词,出现好几页类似款的震动马达。发货地显示广东、上海、江苏等地,价格从100多元到700多元不等。不过,购买者并不多,除了销量排前几名的商家有几百笔的成交记录之外,很多店铺都是0销量。
在销量最高的一家店铺里,北青报记者发现这款设备获得一片好评,不少网友表示购买之后效果明显。一位买家评论说:“太棒了,才开几分钟楼上女的就下楼来敲我家门,说她们家冰箱都在震。”另一位买家也表示:“震楼神器很有效果,楼上安静多了。有武器在手就是不一样,谈判也有了分量。”
店家客服:楼上卧室下方效果最好
据店家页面介绍,这款“防楼上噪音神器”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4个膨胀螺丝牢牢将电机锁在天花板上,高频震动发出响声提醒楼上安静,同时也能让楼上住户体验下噪音带来的烦恼”。
一位店家在页面解释卖这款马达的初衷时表示:“起初觉得这样有点不太道德,但考虑到市场需求,还是决定改良设备方便用户。”店家所谓的“改良”,即把原本的一款工业马达改装为配备插头、调速器以及4颗螺丝的“震动神器”。
另一位店家还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店主全家之前被楼上的恶邻折磨了近一年之久,楼上住着一对夫妻带着一个三岁男孩和一对老人。每天早晨5点到夜间两三点经常发出拖桌椅摩擦地板的刺耳声音,还有小孩在地板上奔跑玩耍拍球。刚开始也尝试着与楼上沟通,无奈邻居态度恶劣,沟通无果且愈演愈烈。找物业甚至报警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之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店主发现亲戚家生产的功率100W的工业震动马达威力了得……连续震动两晚后,楼上的恶邻果断被制服并主动上门示好妥协,解决了这个大烦恼。”
这家店铺的客服告诉北青报记者,这种震动马达产生的噪音都会传递到楼上,“楼上声音很大,自己感觉不到”。客服表示,安装在楼上卧室下方效果最好。
这种震动马达还可以租用。另一家店铺的客服表示:“我们提供50W和100W、130W三款不同功率,50W的租用费用为10元一天,100W的租用费用为13元一天,130W的租用费用为15元一天。”
律师说法
扰民应该通过合法途径阻止
不少店家在销售这种设备时,都会注明“当马达达到效果后掌柜提倡以和为贵,协商处理噪音,不应该得理不饶人,疯狂报复”。此外,店家也特意说明“因马达安装不当或操作不当所产生的一切后果,本店概不负责,请提前熟悉马达性能,保证安全”。
有部分网友质疑,销售和使用这种设备是否合法?一位网友说:“使用这种设备很明显是在扰民,是一种报复行为,只不过这个扰民是对方过错在先。另外,这种设备效果强大,我担心可能会被拿来做非法用途。”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康辉律师表示,使用这种设备是违法的。康辉律师解释说:“因为这种设备的目的就是制造噪音,即使邻居扰民不对,也不能是自己扰民的合法理由。现代法律是不支持互相报复的,对别人扰民应通过合法途径制止。”
同时,康辉律师也指出,这种设备的生产和流通都没有产品批文和许可证,因此销售这种设备也是违法的。如果使用这种产品造成楼房损坏或对他人造成干扰,使用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邻居之间的违建纠纷。被告在露台擅自搭建构筑物,严重影响了原告的休息和存在安全隐患,原告要求拆除并恢复露台原状。法院判决被告拆除构筑物并恢复露台原状,被告虽声称得到了默许但未提供证据证实。律师解析了相邻权中的常见权利,如通行权、水权、建筑权等。
夜晚施工噪音扰民如何进行投诉的问题。遭遇夜间施工噪音困扰,可以选择拨打环保投诉热线如12369、报警电话如110以及市民服务热线如12345进行投诉。同时,还可以向物业管理部门或社区居委会反映情况。对于邻居制造的噪音,可先尝试沟通,若无效可寻求物业或
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的处理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止噪声污染行为、向相关部门投诉或报警、拨打环保部门热线或公安部门报警电话来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对于邻居半夜噪音大,可以向物业管理部门提出控诉,向环保部门反响问题,或向公安机关报案。旨在保障居民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