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权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个人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一种财产权,也被称为财产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中最重要、最完全的一种权利,具有绝对性、排他性和永久性等特征。具体来说,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四项权利。
1. 绝对权:所有权不需要他人的积极行为,只要没有他人非法干涉,所有人就能行使其权利。所有权关系的义务主体是除所有权人以外的其他人,他们的义务是不得干涉所有权人行使其权利。
2. 排他性:所有权具有排他的性质,所有权人有权排除他人对其行使权力的干涉。同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不能并存两个以上的所有权。当然,现代法律对所有权的排他性有一定程度的限制。
3. 最完全的物权:所有权是对物的一般、全面的支配,是最全面、最充分的物权。除了包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还包括对物的最终处分权。与其他部分权能相比,如建设用地使用权、地役权、抵押权、质权、留置权等,它们只是对物的某一方面的直接支配权利,只是享有所有权的部分权能。
4. 弹力性:所有人可以在其所有物上设定地役权、抵押权等权利,虽然占有、使用、收益甚至处分权能与所有人发生全部或部分的分离,但只要没有发生使所有权消灭的法律事实,所有人仍然保持对其财产的支配权。当其他权利消失,所有权的负担解除时,所有权恢复其完整状态,这就是所有权的弹力性。
5. 永久性:所有权的存在没有预定的存续期限。任何对所有权存续期限的约定都是无效的。
6. 观念性:近代以来,所有权的存在已经具有了观念化的特征。所有人不再把对物的现实支配视为必要条件,而是将所有权行使带来的利益看得比对物的控制更重要。这种观念属于“所有人实现利益观念”的范畴。
7. 平等性:作为私权,所有权在法律上应该平等受到保护。在我国的法律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所有权平等原则。
所有权的权能是指所有人为实现对所有物的独占利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可以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所有权的权能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1. 占有权能:占有权是所有人对所有物进行实际管领或控制的权利。占有权与所有人是分离的概念,占有权是指主体对物的实际控制,本身并不是一种权利。
2. 使用权能:使用权是在不损毁物或改变其性质的前提下,依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利用物的权利。使用权可以转让给非所有人,并且只适用于非消耗物。
3. 收益权能:收益权是指收取所有物所产生利息或孳息的权利。收益权与使用权密切相关,因为收益通常是使用的结果,但使用权并不包括收益权。
4. 处分权能:处分权是指依法对所有物进行处置的权利。处分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处分权是所有权的核心和标志,通常只能由所有人自行行使。
民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所有权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得违反法律规定:行使所有权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不得妨害他人合法权益:行使所有权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3.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行使所有权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
4. 国家征用和收归: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可以依法对集体土地实行征用,或将其他财产收归国有。
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区别及职责。业主大会主要负责制定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等职责。业主委员会则主要负责召集业主大会、代表业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了解业主意见并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成立业主大会及选举业主委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并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各国实务和立法,这种所有权可分为纵割式、横割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其中横割式和混合式是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点。
成立业主委员会所需的材料及其业主委员会的任职条件。包括发起人签名的书面申请、产权证明复印件、登记申请表、选票、授权委托书等文件,以及业主委员会成员需满足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守法律法规、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等条件。
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原则和方法。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等,不应分摊的部分包括人防工程的地下室等。分摊原则依据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若无则按建筑面积比例计算。分摊方法根据不同建筑类型计算分摊系数,再按照各套内或功能区内的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分摊。